作者:嘉林
4.7、小说、笔记、戏曲、文集中的“左衽”
再看小说和笔记。
《三国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其第104回描写诸葛亮去世后廖立垂泣:
初,蜀长水校尉廖立,自谓才名宜为孔明之副,尝以职位闲散,怏怏不平,怨谤无已。于是孔明废之为庶人,徒之汶山。及闻孔明亡,乃垂泣曰:“吾终为左衽矣!”李严闻之,亦大哭病死,盖严尝望孔明复收己,得自补前过;度孔明死后,人不能用之故也。[386]
此处情节原出《三国志》,而针对此处“左衽”,人民文学出版社《三国演义》编者特地作了注释:
左衽——古时,中原人的衣襟向右掩,少数民族的衣襟多向左掩。终为左衽,这里是说不再能被朝廷收用,只能终身住在偏远的少数民族中了。
不过,后世流传较广的《三国演义》是清初毛纶、毛宗岗父子修改过的,罗氏原本《三国志通俗演义》反而较少受到注意,原本卷8司马徽用管仲、姜子牙等类比诸葛亮,其中“左衽”彰显的是管仲反抗侵略的历史功绩:
徽又曰:“孔明居于隆中,好为《梁父吟》,每自比管仲、乐毅,其才不可量也。”时有云长在侧,曰:“某闻管仲一匡天下,九合诸侯,孔子称之曰:‘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矣。’乐毅克齐七十余城。二人皆春秋名人,功盖寰宇之士。孔明自比,岂不太过也?”徽曰:“孔明安敢妄比二人。以吾观之,只可比这二人。”云长曰:“可比那二人?”徽曰:“可比兴周朝八百余年姜子牙,旺汉江山四百余载张子房也。”众皆愕然。徽就下阶相辞便行,玄德相留不住。徽仰天大笑:“虽卧龙得其主,不得其时!”[387]
在明代小说《续三国演义》也出现左衽,第111回描写琅琊王司马睿称帝,登基册文中称:
晋自宣武,托天眷顾,奄有万方之土,期欲永佑,历数无疆,以延宗祀。讵岂胡戎浊乱,窘辱二帝,社稷几坠,民心幸存。今为刘聪逞暴,戮害生灵,石勒肆凶,涂毒守宰,罪恶充积,残戾弥天。群臣将吏以为,华夷有别,今古无淆,觌兹中原陷于腥膻,黎民悉遭左衽,衣冠切齿,木石酸心,不以臣为才渺德凉,忝居晋胄,推以大位,戴以鸿基。[388]
其中的“左衽”正是战乱和苦难的标志。
明朝传奇笔记小说集《艳异编》梦游部中人物作歌感慨唐朝安史之乱对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唱唐朝刘梦泰的诗作《梦为吴泰伯作胜儿歌》:
……生始颇不甘,既饮数杯,微醉而作歌曰:
“繁弦已停杂吹歇,胜儿调弄逻逤发。四弦摆撚三四声,唤起边风驻寒月。大声漕漕奔泥泥,浪蹙波翻倒溟渤。小弦切切怨飔飔,鬼泣神悲低悉窣。侧腕斜挑掣流电,当秋直戛腾秋鹘。汉妃徒得端正名,秦女虚夸有仙骨。我闻天宝年前事,凉州水西作城窟。麻衣左衽皆汉民,不幸胡尘暂蓬勃。太平之末狂胡乱,犬豕奔腾恣唐突。玄宗未到万里桥,东洛西京一时没。一朝汉民没为虏,饮恨吞声空呜咽。时看汉月望汉天,怨气冲星成彗孛。国门之西八九镇,高城深垒闭门卒。河湟咫尺不能收,挽索推车徒矻矻。今朝闻奏《凉州》曲,使我心魂暗超忽。胜儿若向边塞弹,征人血泪应阑干。”[389]
该故事后被为明朝著名文学家冯梦龙收入短篇小说集《情史》卷9情幻篇。[390]
明朝神魔小说《三宝太监西洋记》第8回中形容进贡的外国人也称其穿左衽衣服,可见在明朝作者眼中,左衽也是外国人服饰不同于中国的象征:
又只见午门之内,跪着一班儿异样的人。是个甚么异样的人?原来不是我中朝文献之邦,略似人形而已。头上包一幅白氎的长巾,身上披一领左衽的衣服,脚下穿一双牦牛皮的皮靴,口里说几句侏离的话。鸿胪寺报名说道:“外国洋人进贡。”[391]
第62回:
陈都督道:“我无事不到你国来。因我大明国太祖高皇帝驱逐胡元,爱猷过海,却被他白象驮了我们的传国玉玺,以至西洋。我等特来取这个玉玺,兼取你们的降表降书,正令你们归我王化,不终于披发左衽。你可晓得么?”[392]
第86回:
国王进上书表,元帅拆封读之,书曰:天方国国王筠只里谨再拜奉书于大明国钦差征西统兵招讨大元帅麾下:窃惟七纬经天,六合异照临之下;八紘纪地,火炉同覆载之间。卓彼中华,冠裳人物。蠢兹夷裔,左衽侏亻离。慨声教之远迷,敢遐荒之自绝,惟神我告,用识天威。惟我神将,幸沾圣化。翘首熙隆,合湛露唏阳之雅;扪心感戴,续卿云覆旦之歌。某不任激切屏营之至。[393]
明朝神怪小说《天妃娘妈传》第12回:
弱水国王以国内富强,乃深凿其池,高筑其城,广招勇力之士,习以战阵之法,数年之内,东讨西侵,南征北伐,所向无不如意,大伯西戎。然丑虏之性无常,犬戎之欲难饱,遂慨然睥睨中夏之志。一日,大会诸酋于廷,番王问曰:“九州之中,六合之内,总之同一乾坤之覆载也,古何以有夷夏之分?且人生含齿戴发一也,饮食起居一也,中国何以称文物衣冠之主,诸夷又何以谓被发左衽之乡?况彼居据上国,安受万物之贡,吾则僻处一隅,岁劳土产之供,彼何以独尊,吾何以独卑?披何以独逸,吾何以独劳?于理不顺,于心不甘。此寡人所深忿而积恨者也。诸卿何以教我,使国势日尊,国威日张,乃为快矣。”[394]
▲万历年刊《天妃娘妈传》中的“左衽”
清代藏书家吕抚在《历代兴衰通俗演义》第22回叙述淝水之战:
桓冲深以根本为忧,令精锐三千入援京师。谢安固却之,曰:“朝廷处分,兵甲无阙,西藩且留以为防。”冲叹曰:“今大敌将至,谢安乃游谈不暇,遣诸不经事之少年拒之,吾其为左衽矣。”[395]
清代历史小说《三春梦》记叙1674-1677年广东潮州总兵刘进忠起兵抗清及失败的过程,揭露了清军兵将对汉族人民实行残酷的民族压迫,赞扬了反清义举,其中“左衽”是亡国、民族压迫的象征:
呜呼!自达虏入关,明社丘墟,中原农冠之族沦为左衽,神州陆沉,山河腥膻,此岂独英雄、豪杰、志士、仁人所为扼腕椎心破脑陨首也哉!将华夏含生之伦,亦莫不泣血呼天同心抱痛者也,是以幽燕陷矣!宗社亡矣![396]
民国网蛛生的《人海潮》第3回记述辛亥革命后某村庄发生的剪辫风波:
……福爷听得呆了一呆,半晌跳脚道:“他他真把头发剪掉么?那那还了得。披发左衽,像甚么样子?炳刚的狗才,敢如此猖獗,吾不轻饶你。”[397]
虽然,清代的辫子正是伴随大屠杀的剃发易服所推行,在这里却鸠占鹊巢成为传统的象征,正是满清野蛮统治中国的后果,但这一有历史客观讽刺意味的运用也进一步表明披发左衽可指不像样子,表示悲惨、痛苦的境地。
看一下明朝的剧本。
明朝颂扬岳飞的剧本《精忠记》第12出:
才得乐业,才得乐业。闻说班师众所惊,幸离左衽脱膻腥。万户千门歌太平,从此班师,又起战争。
〔众父老叫介〕将军未可班师,救我百姓!〔生〕甚么人喧嚷。〔众〕禀爷知道,是河北父老要见爷。〔生〕着他进来。〔净丑〕爷爷。父老每磕头。将军未可班师,救我百姓。〔生〕我有甚好处与汝等,留我怎么?〔净〕怎么没有好处?向者将军来时,我等顶香盘,运粮草,箪食壶浆,以迎王师。此一节胡虏悉皆知之,将军一旦回军,我等无噍类矣!〔生〕众父老:今日非吾不欲恢复,朝廷累次金牌宣诏,岂敢有违?〔丑〕将军:我等沦没膻腥,将踰一纪。伏闻将军整兵,志在恢复。我等悬望车马之音,以日为岁。今将军所向,胡疆渐伏,丑虏皆奔。我等以为幸脱左衽,忽闻将军班师,不以中原赤子为念,是岂忍弃垂成之功乎?〔生〕不是我要回京,是朝廷主意。〔净丑〕将军若是回去,金人知道赶来,我等就似滚汤泼老鼠——一窝儿都是死。〔众〕朝廷又有旨意来了。〔净丑〕好了,这定是留岳将军了。〔末赍金牌上〕[398]
写的是百姓为免被金人屠杀和奴役,苦苦哀求岳飞不要班师,“左衽”指悲惨境地。
▲明朝剧本《精忠记》中的“左衽”
明朝李梅实著、冯梦龙修订的《精忠旗》为中国古典十大悲剧之一,其第37折:
看得秦桧,亘古穷奸,欺君逆贼。结魍魉为父母,割地酬恩;剪貔虎为仇仇,弥天张网。以戮力扌于边之良将,而坐以逗留,本赤心报国之忠臣而诬为不轨。皇皇御札,敢于灭迹为奸;杳杳私书,竟是无中生浪。莫须有三字,断案可凭;亲父子两冤,英雄堕泪。长城既坏,外敌生心;蜡奏驰闻,中原短气。致使二帝无返辕之日,兆民罹左衽之悲。谋危宗社,应伏诛夷,尽录同居,共行骈戮。[399]
编者注释“左衽之悲”:“指受异族统治之苦。古代少数民族衣服前襟向左开,称‘左衽’。”也就是土地沦陷、人民涂炭。
明朝沈鲸撰传奇昆剧剧本《双珠记》中的“左衽”指侵略者:
……太古之完人。惟今之至宝。再照得枢密左佥书陈时策。荐士同征。保西陲不沦于左衽。致身耀武。俾大业能底于中兴。[400]
▲明朝昆剧《双珠记》中的“左衽”
来看古代文集中的“左衽”。
南宋张巽在评论宋高宗赵构亲征诏时,用“左衽”形容靖康之役的惨痛后果:“金虏猾夏,二辕狩北。庙社污夷丑,衣冠变左衽。天地古今之变极矣!”[401]
北宋初期文莹在《玉壶清话》(又叫《玉壶野史》)中记述一段五代史,陶谷预言辽太宗耶律德光不能回国,“左衽”指被契丹侵略和统治:
谷本姓唐,避晋祖讳易之。明博该敏,尤工历象。时伪晋虏势方炽,谓所亲曰:“五星数夜连珠于西南,已累累大明,吾辈无左衽之忧,有真主已在汉地。观虏帐腾蛇气缠之,虏主必不归国。”未几,德光薨于汉。又孛东起,芒侵于北,谷曰:“胡雏非久,自相吞噬,安能乱华?”后皆尽然。[402]
南宋陈亮在给宋孝宗的上书中批判秦桧,用“左衽”表示被侵略统治:
《春秋》许九世复仇,而再世则不问,此为人后嗣所当愤也;中国,圣贤之所建置,而悉沦于左衽,此英雄豪杰之所当同以为病也。秦桧以和误国二十余年,而天下之气索然而无余矣。[403]
明朝江东伟以“壶公”之名在《芙蓉镜寓言》中对历史进行寓言,其中谈到于谦时使用了“微公,其左衽矣”这一对《论语》“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矣”的化用:
于谦七岁,僧兰古春见而奇之,曰:“此他日救时宰相。”壶公曰:土木之难,微公,其左衽矣![404]
明朝理学家、教育家邹守益在《重刻临川吴文正公年谱序》中称其所在的明朝治下无战乱、亡国之变:
圣朝熙洽,正学宣畅,无兵燹之挠、困饿之苦、左衽之变,山川具存,图书可稽,其亦有以斯文为任者乎?[405]
崇祯六年丁耀亢在《天史》议论晋朝王衍好清谈、永嘉之乱时被石勒活埋时指其崇尚虚无导致“神州陆沉,中原左衽”:
论曰:溺身富贵之场,借口虚无之说,虽风生玉麈,而棘长铜驼,坐使神州陆沉,中原左衽,而兔窟未安、龙舆不守矣。士君子之名教,固可一日忘哉?[406]
晚清时的1899年(光绪二十五年),徐兆玮初七日甲寅(4月16日)日记中用“左衽”指代西方列强侵略导致的亡国:
鄙人荚之当在西伯利亚铁路告成之后,嗣后俄、德据北,英、日割南,而天下无宁宇,左衽之变当不远也。然盘根错节,贤豪所喜,足下究心理学,明体达用,其何以待之?吾侪小人,国家之祸且从缓筹,至避祸之方、全身之计,望下次痛切彻底一筹告我,为幸。仆意此后之变,锋镝可免,而政令必苛,彼方以我为野蛮,必将以待印度土人、台湾生番相待,此所当为痛哭预筹者也。[407]
1905年许守微于《国粹学报》发表《论国粹无阻于欧化》,他说:“是故国粹以精神而存,服左衽之服,无害其国粹也;欧化以物质而昌,行曾史之行,无害其欧化也。”[408]这里的“左衽”泛指国外、西化(异族)的服装。
1924年刘承乾为清末王清的诗集《沧海遗民剩稿》作序,用“左衽”表示台湾被清廷割让、被日本侵占:
甲午之事,复奚言哉!始则尸臣选耎,远惭甘寝之谋;继以大藩畀人,复昧挈瓶之智。遂使黔献沦为左衽,膏坏弃如敝屣;幅员日削,内政滋棼,而国步遂以不振矣![409]
由上述文集例可知,到民国时期,人们依然在用“左衽”表示外敌侵略、殖民统治或亡国,而与服饰衣襟并无直接关系。
资料注释
[386]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第865页;(明)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第1012页
[387] (明)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第359页
[388] (明)酉阳野史著,彭卫国、梁颖点校:《续三国演义》,岳麓出版社2003年,第576页
[389] (明)王愖洲编辑,孙葆真等校点:《艳异编》,春风文艺出版社1988年,第325页
注:“逻逤”为拉萨在唐代的称呼。
[390] (明)冯梦龙评辑,张福高校点:《情史:明詹詹外史评辑》,春风文艺出版社1986年,第257页,该版本“逤”作“沙”,“摆撚”作“拢捻”;(明)冯梦龙评辑:《情史》,魏同贤主编:《冯梦龙全集》第7册,凤凰出版社2007年,第303页,注:该版本“摆”作“拢”。
[391] (明)罗懋登著,陆树仑、竺少华校点:《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第105页
[392] (明)罗懋登著,陆树仑、竺少华校点:《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第800页
[393] (明)罗懋登著,陆树仑、竺少华校点:《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第1112页
[394] (明)吴还初:《天妃娘妈传》,九州出版社、厦门大学出版社影印万历本,第120-122页
[395] (清)吕抚编撰:《历代兴衰演义》,北京燕山出版社1996年,第133页
[396] (清)佚名著,薛汕校点:《三春梦》,书目文献出版社1985年,第1页
[397] 网珠生:《人海潮》,中国戏剧出版社2000年,第32页
[398] (明)佚名:《精忠记》,(明)毛晋编:《六十种曲》第2册,中华书局1958年,第28-29页
[399] (明)李梅实著、冯梦龙修订:《精忠旗》,王季思主编:《中国十大古典悲剧集》,齐鲁书社1991年,第395、396页
[400] (明)沈鲸著:《双珠记》,(明)毛晋编:《六十种曲》第12册,中华书局1958年,第169页
[401] (宋)张巽:《己丑录》,《锦溪先生文集》卷8页13;韩国古典综合数据库,http://117.16.255.143/MM_IMG/mm_a_037/mm_a_037_178H.jpg
[402] (宋)文莹撰,郑世刚、杨立扬点校:《湘山野录续录、玉壶清话》,中华书局1984年,第18页;(宋)江少虞:《宋朝事实类苑》卷59,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第781页
[403] (宋)陈亮撰,邓广铭点校:《陈亮集》,中华书局1987年,第15-16页;《邓广铭全集》第5卷,河北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12页
[404] (明)江东伟:《芙蓉镜寓言》上册·二集,岳麓书社2004年,第206页
[405] (明)邹守益:《东廓邹先生文集》卷1,沈乃文主编:《明别集丛刊》第2辑第36册,黄山书社2015年,第480-481页;《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65册,齐鲁书社1997年,第602页
[406] (清)丁耀亢撰:《天史》卷10,李增坡主编,张清吉校点:《丁耀亢全集》下册,中州古籍出版社1999年,第118-119页
[407] (清)徐兆玮著,李向东、包岐峰、苏醒等标点:《徐兆玮日记》,黄山书社2010年,第52页
[408] 许守微:《论国粹无阻于欧化》,《国粹学报》第7期,载张枬、王忍之编:《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第2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3年,第52、56页。
[409] 刘承乾:《刘序》,(清)王清:《沧海遗民剩稿》,《台湾文献史料丛刊》第50种,台湾大通书局1987年,刘序第1页
已连载内容
“左衽吟”标签相关文章
- 左衽吟连载|结论:左衽的完整释义和我们的态度
- 左衽吟连载|古代右衽精神的回光返照:革命先驱于右任
- 左衽吟连载|以朝鲜为代表的外国“左衽”记忆
- 左衽吟连载|孙中山逝世挽联中的“左衽”
- 左衽吟连载|抗清资料中的“左衽”及满清的删改
- 左衽吟连载|“微公,佛亦左衽矣!”——宗教资料中的“左衽”
- 左衽吟连载|小说、笔记、戏曲、文集中的“左衽”
- 左衽吟连载|古代诗词中的“左衽”
- 左衽吟连载|考察《资治通鉴》和古代史论中的“左衽”
- 左衽吟连载|全面考察二十四史中的“左衽”
- 左衽吟连载|左衽出现和右衽流行的原因及“左衽”的最早记载
- 左衽吟连载|蛮族入侵后的群体性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具体表现
- 左衽吟连载|用群体性斯德哥尔摩综合征解释《漂海录》中的左衽记载
- 左衽吟连载|从文明兴亡角度、从郭靖之死看辽金时代汉服磨难
- 左衽吟连载|网络的其他讨论和辞典的片面释义
- 左衽吟连载|王统斌、梁惠娥的研究失之严谨和规划
编辑:嘉林
欢迎转载!请保持完整,注明出处和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