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嘉林
2019年,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图解中国传统服饰》,作者“春梅狐狸”在其由网文改成的《原来你是这样的左衽》一文恶意篡改顾颉刚观点:“顾颉刚先生就曾指出左衽的‘衽’根本不应该解释为衣襟,而是指衣袖。”[52]把顾颉刚的“亦有袖义”说成只有袖义。
▲《故宫文物月刊》1993年总第120期《从卫九鼎“洛神图”谈到左衽服式》
当然,在所有出土的汉画像石以及画像砖中,不论是哪一类的图像,右衽者居多,但是左衽者又掺杂其中,且不在少数。
陶辉还指出:“在甲骨文和金文创始之初,华夏族还不存在严格的左衽与右衽的区别,而且似乎右衽在当时还没有左衽流行(甲骨文“衣”字的左衽形式要比右衽多)。”“华夏族真正运用右衽作为民族形象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47]顾颉刚:《浪口村随笔》,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120页;另见顾颉刚:《被发、左衽》,顾颉刚:《史林杂识初编》,中华书局1963年,第150页
[48]顾颉刚:《被发、左衽》,顾颉刚:《史林杂识初编》,中华书局1963年,第152页
[49]顾颉刚:《被发、左衽》,顾颉刚:《史林杂识初编》,中华书局1963年,第152页
[50]王承礼、韩淑华:《吉林辑安通沟第十二号高句丽壁画墓》,《考古》1964年第2期
[51]刘德增:《“左衽”与“左袒式”服装》,《文史知识》2012年第9期
[52]春梅狐狸:《图解中国传统服饰》,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年,第20页
[53]临沂金雀山汉墓发掘组:《山东临沂金雀山九号汉墓发掘简报》,《文物》1977年第11期;刘家骥、刘炳森:《金雀山西汉帛画临摹后感》,《文物》1977年第11期
[54]临沂金雀山汉墓发掘组:《山东临沂金雀山九号汉墓发掘简报》,《文物》1977年第11期,第24页;临沂市博物馆:《山东临沂金雀山九座汉代墓葬》,《文物》1989年第1期,第33页
[55]徐蕊:《汉代服饰的考古学研究》,大象出版社2016年,第76页
[56]李逸友:《左衽小考——关于契丹、女真、蒙古族的左衽》,《内蒙古文物考古》1982年第2期;孙进己、王欣、冯季昌、孙海编:《北方史地资料之四·契丹史论著汇编(下)》,辽宁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等1988年,第572-577页
[57]晓雪:《“左衽”和楚人》,见中国先秦史学会秘书处编:《中国古代史论丛》第8辑,福建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132页
[58]许宗祺:《关于“左衽”的辩析》,《苏州丝绸工学院学报》1992年第12卷增刊
[59]吴文彬:《从卫九鼎“洛神图”谈到左衽服式》,《故宫文物月刊》1993年总第120期
[60]吕一飞:《胡族习俗与隋唐风韵——魏晋北朝北方少数民族社会风俗及其对隋唐的影响》,书目文献出版社1994年,第11页;相同观点另可见第26页。
[61]冯去病:《关于“尊左”》,《汉字文化》1998年第4期
[62]廖清华:《“左袒”与“左衽”》,《中学语文》1999年第11期
[63]杨豪:《我国古代尊右卑左制俗与衣著左右衽》,《岭南文史》2003年第1期
[64]朱彦民:《殷墟玉石人俑与三星堆青铜人像服饰的比较研究》,《四川文物》2004年第1期
[65]王业宏:《“左衽”小议》,《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
[66]霍仲滨:《洗尽铅华:服饰文化与成语》,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79页
[67]冯盈之:《服饰成语导读》,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22页
[68]宋丙玲:《左衽与右衽从图像资料看山东地区北朝服饰反映的问题》,《山东艺术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fa63870100jz46.html
[70]撷芳主人:《大明衣冠图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第322页
[71]钱寅:《“左衽”与孔子的民族观》,《中国俗文化研究》2012年第7辑
[72]本段具体来源应为2017或2018年间笔者发表的公众号推文,作者未予标注。
[73]于天:《论中国古代服饰文化中的右衽与左衽》,《艺术品鉴》2018第26期
[74]董莉莉:《对汉代“左衽”服饰习俗的再认识》,《民俗研究》2019年第3期
http://mp.weixin.qq.com/s/FuxIl5u_tRrvndZeRSiZZQ
[76]陶辉、李斌、戴紫薇、施晴:《“披发左衽,华夷之辨”的考辨》,《装饰》2020年第7期
编辑:嘉林
欢迎转载!请保持完整,注明出处和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