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晚,由蒋金锐教授主讲,旒篱主持的现代汉服大讲坛第一期,即“中华传统服装基础架构与审美特质”讲座成功举办!
作为学术盛宴第一餐,腾讯会议实时观众在开播之时便已达上限,全网直播吸引观众千余人,点赞万余次!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直播中的精彩时刻吧~
1
中华传统服饰教育发展的重要节点
(1987-至今)
1987年北京化学纤维工学院更名为北京服装学院,蒋金锐教授作为第一批专业课教师调入并承担了服装设计学课群的教学和中华传统服饰的研究工作。
全国关于服装专业的高等教育开始蓬勃发展,但是基本沿袭了西方时装设计和西式工艺的教学体系。
2017年1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发布,强调“中国的文化基因和中国的文化自信”。在蒋金锐教授的及时倡议下,当年实现了北京服装学院继续学院《传统服装工艺传承与设计创新研修班》的开办,至今已培养出十期学员。因此,在高等院校中, 中华传统服装人才培养的课程与教学体系已经基本建立并基本成熟。
2022年5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进行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习总书记强调,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推动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并且表明经过几代学者接续努力,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重大工程的研究成果,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也强调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格局。
2
中华传统服饰的基础架构
平面结构
中华传统服饰形态基础之一
清末最后一名状元张謇曾发出“嗟夫!莽莽中国,独缺工艺之书耳!”的感叹。历朝历代,不乏《舆服志》对服饰等级规范制度的描述。但究其服装剪裁结构,史料记录者甚少。不过,从仅有的古籍中,仍可发现服装结构是平面的。
从上图中,可以看到“平面结构”呈现出的服装样式,直观展现出了“平面”的定义。
明代是中国传统服装集大成的年代。男性礼仪性服装也需要有内摆或者外摆遮住两侧的开衩,行走时以免露出里面的裤装。
平面结构的意义还在于裁剪也是平面的方式。
平面结构的服装特征:
- 熨烫方便
- 摆放方便
-
收藏方便
即便是皇帝的衣服,也经常是收在大柜子里,同时还会外罩一层布,使得衣服可以很好的摆放收藏,保证其品质。
Q
中华传统服装的结构和工艺上的技术含量在哪里?
A
平面剪裁容易,使得其可以世代传承。
中国是丝之国,人们崇拜蚕神、敬畏丝绸制品。
丝绸制品品种繁多,提供了中华民族四季穿用。
基于丝绸的面料特性,平面结构的结构难点还在于经纬纱对位难度大。
Q
中国人对简单的服装是怎样实行的呢?
A
中国社会的体系性保证了中国平面裁剪的千年实施。
贵族服装:举全国之力选最好的裁缝师,官做完成。
百姓服装:家家户户的女性都会制衣。
中华传统服装的平面结构与中国建筑的平面铺构如出一辙
平面铺构,是在一个空间里面展开节奏转变,从而形成时空交错。因此,有“地平天成”之说。
缘边结构
中华传统服饰形态基础之二
彖,本意是指猪嘴上吻部包住下吻部。引申指“包边”。与早期对猪的图腾崇拜有关。
褖:衣服边缘的装饰。与“缘”意义相同,后“缘”字使用更加常见。
衣服的边缘“领、袂、祛、襟、衩”等都必须有缘边结构。缘边结构又分为“内贴边、外贴边、外沿边、半身边、全身边”。由此,会产生品级差异。
“边”的作用:
- 体现衣物完整的结构之美。
- 使得衣物更加结实。
-
体现装饰性效果。
衣边工艺难点:在丝绸上难以达到柔软,需要较高技术含量。
衣边的艺术效果:
一气呵成、起承转合:从领子而“起”,从大襟而“承”,然后到侧摆而“转”,到下摆而“合”。
“平面”+“缘边”
中华传统服饰的基本架构
“平面”+“缘边”是中华传统服饰文化的精髓和基因。
平面与缘边像是中餐里的两只筷子。无论是宫廷宴会,或者是满汉全席,还是麻辣火锅,这两只筷子形成合力,“指哪儿打哪儿”。两者缺一不可,互相依存。不像西式餐具完备性极强,划分明晰。中餐的筷子可以是竹的、玉的等;可以有很多的装饰纹样,但是仅两根筷子便可以应付天下大餐。由此,“平面”+“缘边”可以造就5000年各个朝代的服装,衍生出无限的变化,而且各成体系、各成支脉,各自有各自的美。
3
中华传统服装的审美特质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观:
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材美工巧,然而不良,则不时,不得地气也。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观同样适用于服装设计。今天的服装,同样需要体现出材料之美,工艺之巧;需要应天时、接地气。
让我们共同努力,深入研究中华传统服装的结构和审美,不断打造出优秀的汉服品牌和国风服装,让中国人传出精气神儿!穿出文化自信!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文案整理:牙牙乐
编辑:木木
审阅:汉服世代、蒋金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