噩耗传来,汉服界一片哀恸,大批网友自发组织悼念,这也引起了外界不少人士的好奇。这一位年仅三十岁不幸去世的年轻人,为什么会受到这么多关注?
经过百度汉服吧、天汉网、一批热心同袍的共同努力,溪山琴况生前在网络上发表的一系列共计数十万字的文章逐渐以《溪山琴况文集》这一体系化的形式为人所知,其理论体系格局之宏大,理论的可操作性之强、考据的严谨和工作量的浩大,都令人叹为观止。可以说,不读溪山思想,就不了解汉服运动。
1. 华夏信仰与精神的回归
溪山认为,汉服运动,本质上是汉民族精神复苏带来的文化自觉行动。汉服运动要想成功,核心要义是铸造华夏—汉文化的信仰。没有汉心就没有汉服,即使把历代汉服考据得再好,复原得再像,最终都只是没有灵魂的古装或影楼表演服饰,只会是竹篮打水,给他人作嫁衣裳。他说:汉服同袍有了对华夏原生文明的坚定信仰,面对再大的困难都能战而胜之;汉族群众自认华夏文明的继承人,就不会戏谑游戏汉服,汉服推广不被群众接受的死结就会迎刃而解。汉心的塑造,来自于华夏历史观的教育、华夏历史上民族关系的坦率探讨、对华夏往圣、英雄的正名,也来自于对华夏生活方式、审美和习俗的温情、喜爱和珍惜。
2. 华夏复兴,衣冠先行
民族精神需要载体,这个载体就是汉文化的回归——不是指茶余饭后文化产品的丰富,而是指汉文化全面回归现代人的生活。对于已经数百年没有沐浴汉文化的汉民族来说,汉文化的回归是别扭的、陌生的,这个适应过程不应该靠妥协和迁就,而应该是人们经历脱胎换骨的震撼、怀疑、恍然大悟的过程,最后形成与华夏先人的共情。在这一过程中,汉民族被暴力剥夺的民族象征——汉服,就是照进沉睡了数百年的心灵的那一束光。所以溪山提出了著名的汉服运动口号:华夏复兴,衣冠先行。
3. 始于衣冠,达于博远
在汉服运动兴起的过程中,汉文化的方方面面(例如人居、建筑、音乐、宴饮、往来等等)将以汉服为凝聚核和催化剂,得到复兴的土壤和平台、市场,进而在更大层面上唤醒汉民族精神。所以溪山又说:始于衣冠,达于博远。汉服在溪山琴况的华夏复兴计划中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但也是极其重要的一步。
4. 溪山精神指导下的汉服复兴
溪山精神的实质是:坚守原则、以公义为出发点来推进汉服运动。例如,溪山时代许多人出于推广便利,想用华服取代汉服。对此,溪山认为,即使是要用华服一词,华服也只能指汉服,而不能为了一时的效果,随意扩大范围。作为媒体人,他对“推广技巧”、“推广话术”非常审慎,时刻保持着警惕。他反复指出,汉服在二十一世纪初的重生一开始就不受主流媒体、学界和广大群众的理解和尊重,但汉服照样能够迅猛发展。如果为了多一点人穿上汉服就不说实话、不坚持自己明确的复兴目标,那么就永远无法获得尊重。
对于汉服的制作和考据,溪山认为,汉服复兴,功夫在服外。汉文化之瑰丽使远人来之,来者乐之;华夏历史之恢弘给人带来自豪感和责任感;汉服之美给人带来感动和共情。把这些汉服之外的功夫做好、做到位,比考据出几件古代服饰的原貌更为紧迫。汉民族精神和汉文化的整理推广工作做好了,就不需要汉服同袍苦心孤诣地自制汉服、苦口婆心地拉商家入伙,汉服市场需求自己就能蓬勃发展,广大商家就会在利润的吸引下加入汉服生产大军,开动脑筋、千方百计地生产出最正宗、最适应生活、最给人带来民族自豪感和美感的汉服。为此,他主持在天汉网开设了汉服市集版,鼓励同袍商家开展研究试验,以实现汉服的迭代。在汉服市场几乎为零的二十一世纪初,能看到未来汉服产业化商机,并且开展纯公益的汉服产业化孵化工作的人很少,溪山琴况在这方面是富有前瞻性的。当年许多天汉市集商家,已经成为了今天影响较大的汉服品牌,部分实现了溪山的设想。
5. 对溪山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溪山走后第十四年,汉服运动面对的时代已经与当年大不相同。一方面,汉服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已经接近了当年溪山乐观的估计(“距今十到十五年左右,汉服会有大的发展”),不仅是主流媒体、学界都不再对汉服讳莫如深,民间已经接受了汉服这个国风品类,国家级媒体也开始将汉服作为文化名片加以弘扬。传媒、中小学教育对汉服的友好态度也是以前难以想象的。另一方面,溪山提出的三大任务仍然任重道远。汉服的民族服饰身份仍没有得到广泛认可,“每个汉族人衣柜里都有一件汉服”仍然是遥远的梦想,汉服在青少年之中拥趸很多,但也被社会归为“三坑服饰”、亚文化和小众爱好。汉服运动给古代服饰研究者和大专院校正规专业研究者带来了更友善的研究氛围,但由于同袍与古代服饰研究者在汉民族主义、传承历代汉服共性、建构现代汉服的基本信念上分歧很大,外界资源更多的是给予这些体制内研究者和古代服饰研究者。不仅外界,就连汉服界之内,对汉服剪裁、复原的考据都逐渐走向了学界擅长的古代服饰研究上,而当年同袍的共识——“从汉民族文化、历代制度、多种人文学科等多角度研究历代汉民族服饰基本共性”的研究和尝试几乎偃旗息鼓,进展缓慢。当前外界对汉服运动的认识,要么就是古代服饰复原和拍照,要么就是随意“改良”的个性出街,对于适应生活用途的汉服了解很少。各地汉服组织与社团在汉服活动和规模上着力甚多,但在汉服复兴理论上准备严重不足,而且受到了唯朝代论、出土文物论的严重误导,十余年来,总体汉服复兴理论水平和相关实践乏善可陈。从某种意义上说,溪山逝世时期的那一代汉服界正在逐渐凋零。
群众自发的文化复兴运动难度很大,这是事实。十余年来,我们不仅见证了汉服复兴进程中令人欣慰的进展,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教训。我们认识到,只有坚持溪山精神,坚守初心,心怀公义,我们的努力才会得到尊重。无原则的人气会带来一时的繁荣,但人走茶凉以后,丧失的是更长久的动力。寄望他人,德之远也。复兴之责,舍我其谁?
所幸当年的汉服界三大主力——汉网、天汉网、汉服吧的主力同袍仍在,我们勠力同心,组建了现代汉服团队,将秉承初心,将溪山当年的愿望和指出的路继续走下去。现代汉服团队成立几年来,发表了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和文章,受到越来越多同袍的认可和关注。溪山精神,吾道不孤!
岂曰无衣?
与子同裳。
王于兴师,
修我甲兵,
与子偕行。
新浪微博:@汉服世代
编辑/美工:糖糖
审阅:汉服世代
图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