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冠犹在,广陵不绝
——写在溪山琴况逝世十五周年
△溪山琴况先生像(徐央百里奚 绘)
溪山琴况对汉服运动的历史贡献
溪山琴况之于汉服运动,如同以一人之力撑动巨舸转向,是非常了不起的。这一方面是由于他的“勤”——他才华横溢文采斐然,文字天然有魅力,又吃得苦中苦,笔耕不辍,留下数十万字的理论体系《溪山琴况文集》;另一方面是由于他的“巧”——他战略眼光超群,行动力强,能够看到未来趋势并且提前布局,在多个重要节点上把汉服和汉文化复兴理论推向更大范围的破圈,成功地设置和主导话题、带动风云。
他提出了汉服运动中著名的“华夏复兴,衣冠先行”“始于衣冠,达于博远”等口号,并为此撰写了许多精彩的理论文章。他的归纳简明扼要、朗朗上口,至今仍是汉服运动最知名的口号;他所倡导提出并操作执行的中式学位服和奥运礼服方案,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他改变了全社会长期以来对于“怎么看待汉服和汉民族文化,该继承什么样的优秀民族文化”的误解和迷思,给汉服和汉文化复兴争取了时间、空间和大势。
溪山琴况善于把个人的“勤”和“巧”与团队的力量结合起来,他从天汉网开始,根据自己的战略目标,与天汉管理团队无数次地磨合,敏锐把握趋势,多次实施论坛的改版,成功地把原本松散天汉版主团队捏成了一股绳,用做项目的方式逐一实践了他和天汉网管理员蒹葭从风合力撰写的“汉民族礼仪复兴计划”“汉民族节日复兴计划”“汉服产业化计划”等,并将这些研究成果无偿地向全网公布。
直至今日,全国各地数以千计的汉服社团所用汉服汉礼和节日活动,都有溪山琴况当年心血的影子。纪念溪山琴况,就是在汲取和总结汉服复兴运动的有益经验,从而将溪山琴况的精神一直传承下去。
《溪山琴况文集》题词
溪山琴况对汉服运动的忧虑和破解尝试
溪山琴况对汉服运动的未来从来都是非常乐观的,但在各个阶段,他也从不讳言自己深深的忧虑。
忧虑之一:话语权
在2003年到2005年,汉服运动刚刚兴起,社会还没有做好接纳汉服、汉民族文化的准备,当时各大论坛和门户网站对汉服是一片骂声,那些高产的网络意见领袖连篇累牍地大谈“汉服就是复古闹剧”、“动机不纯”、“衣服贩子的营销”,极尽侮辱和歪曲之能事;许多著名学者纷纷撰文,用更冷静的专业语言分析“为什么汉民族不是一个民族、不存在自己的民族服装”,“汉族历代服装都不一样,没有定式”,“搞汉服必然重提历史,是大汉族主义的苗头”,凡此等等。
与喧嚣的谩骂相比,当时这种学术界的冷静和一言堂的氛围是更令人绝望的,无数汉服同袍一腔热忱,却百口难辩、遍遭冷眼,郁闷之情无处伸张。
和当时的汉服论坛网友一样,溪山琴况也在苦苦寻找破解之道,也写过许多针对性的驳斥文章,澄清“我们要做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溪山琴况并不止于“骂回去、替大家出口气”。
经过反复讨论和思考,溪山琴况注意到了话语平台的重要性,并采取实际行动去抓住机会。他看到了当时百度贴吧聚拢汉服同袍的巨大潜力,经过努力,成功申请到百度汉服吧吧主职位,并立即组织天汉团队全面接管贴吧的汉服理论推广和日常管理。
此后几年,百度汉服吧以水平高、人气旺、有理论、重实践而著称,成为了各派汉服复兴者的超大特区,全盛时期已经发展到百万吧友。在这么大的平台上,溪山琴况针对社会各界不友好声音发出的驳论也被无数倍放大,他对吧友温润如玉,对外界挑衅运笔如刀,抓住与友好媒体合作出圈的各种机会,在“中国式学位服”、“2008奥运入场礼服”等议题上不但受到媒体追捧、社会热议,还引起了国家有关部门的热情回应。溪山的努力实现了汉服在理论和形象上的第一次破圈,也为后来的同胞们积累了一个重要的经验:面对无理质疑和故意碰瓷,不要疲于应付,要提高格局、注重策略,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最终“沉舟侧畔千帆过”,实现降维打击。
忧虑之二:初心丧失
溪山琴况对自己的才华始终非常自信,对自己和团队的管理能力充满信心,但他一直忧虑的,是汉服圈子化和低龄化。2005年到2007年,溪山琴况和蒹葭从风合著的汉民族礼仪复兴计划、汉民族节日复兴计划全部完成,在各地汉服社团中很受欢迎。
但随着贴吧时代的到来,最初的全国性汉服网站和论坛开始式微,各地层出不穷的社团,尤其是大学和中学的汉服社多用本地贴吧和QQ群进行沟通,在接收汉服、汉文化复兴理论上渠道中断,给朝代爱好者、角色扮演爱好者更多发展空间。随着各地社团开始低龄化,“为本民族复兴民族服装”这一初心越来越被稀释,饭圈文化、攀比之风登堂入室。对于社会化社团而言,许多社团在合法注册和商业运作方面取得了喜人的进展,但出于生存需要,社团的活动商业性质越来越浓厚,汉服运动局限在“展示汉服之美”“突出古风古韵”这一阶段迟迟不能前进。溪山琴况和天汉网一直希望推动的“汉服继续发展并且融入现在生活、获得全社会认可的广泛生态位”,始终是步履艰难。
溪山琴况担心的,从来不是几年和十几年内汉服能否为国人所知、能否为国人所接纳,而是一批批汉服同袍在全社会对汉服日渐熟视无睹、审美疲劳的未来,是否还能归来仍是当年少年,仍能充满信心地前进,在更大层面上破圈和推进当年的目标?
溪山意识到这个问题是在2007年,而汉服界开始普遍讨论初心问题是在2019年,体现出他极富远见的战略眼光。最近几年,随着汉服的巨大市场潜力持续释放(儿童仿汉服已经火遍全国),越来越多资本方和原本与汉服无关或“古董”、“老衣”“传服”等群体开始打汉服这张IP。与许多人的预想不同,资本和传服等群体并没有出现渗透到汉服队伍并且带歪风气的问题,而是直接自己拉资金、扩会员,在财大气粗的背景下打造自己的理论和拓展市场,最终必然与已经低龄化、表演化的汉服团体短兵相接。
如何应对,溪山当年给出的方案是,不要追求无原则的人气,要深入挖掘汉服背后的文化和民族精神,让华夏民族“汉服”“汉心”“汉礼”强大的魅力润泽汉服同袍的心灵,实现精神上的升华。
但是,在过去这十五年间,贴吧也同样衰落了,同袍抱团取暖的时代过去了。汉服爱好者的讨论更多集中在微信群和QQ群里,群里的话题往往被妆造、新品、假发、演出、游乐、仿古等话题占据,手机短视频的即时满足投喂模式令注意力更难集中,愿意静下心来阅读礼仪、节日或汉服复兴理论的人越来越少。面对这种情况,不少早期同袍要么顺势而为,开通抖音或微信视频号,用短视频来推广汉服的观点;要么著书立说,用权威性来与社会对话。如何应对汉服复兴在公众眼中被带入小圈子亚文化这一现状,将是留给我们的一道难题,我们该怎样才能考好,还需要认真思考。
结语
斯人已去十五载,未酬之志赖诸君。溪山琴况如同来自星河的流星,他划过夜空,依稀照亮了远方,让我们惊鸿一瞥,看到过那久违的华夏的影子。一眼万年,看过的人就都回不去从前了。感谢溪山琴况,感念他带给我们超越时间的美好。让我们继承溪山琴况精神,勇敢地搏浪,遍体鳞伤地归港,皮糙肉厚地成长,带上青春和理想,再出发。
词:溪山琴况环佩蒹葭从风
曲:孙异
唱:孙异
对夜卧芦花,临风唱落霞。
闲云归野陌,溪山自为家。
依依长安路,历历未央沙。
与君归去也,执手共天涯。
文案:百里奚
编辑:容芷
审阅:汉服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