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杨幂一身马面裙穿搭亮相众人,迅速在网上掀起了一波马面裙穿搭热潮,马面裙真的火了!那就一起来详细了解一下马面裙的历史源流吧!
马面裙的历史演变:
满清时期,在汉服体系崩溃之后,以阑干裙、鱼鳞裙、月华裙等形式遗存残留,剪裁逐渐偏离和丧失汉服原有的形制结构特征。
民国时期,单一款式无法抵抗西式服饰文化的强势入侵,逐步改为套穿式后,该款式边缘化,以个别元素形式遗存残留。
《北京大学藏秦代简牍《制衣》的“裙”与“袴”》
《北京大学藏秦代简牍《制衣》的“裙”与“袴”》
一个是围合穿,一个是套穿,无论如何也无法得出汉服体系中的裙子来源于胡服的结论。
我们再来看距今1000多年的唐代间色裙,其结构是多幅拼接的幅裙,一片式围合。跟汉魏裙子相比,也没有本质上的差异。
日本奈良正仓院南仓藏正仓院事务所.正仓院宝物:宫内厅藏版·南仓(二)[M].东京:每日新闻社,1994:19,100.
真正突破传统的一片式围合裙子,创新出两片式(即裙腰相连裙摆分离式)围合裙子的,明确记载是宋代的旋裙。考古实物所见最早的案例是黄昇墓出土的两片裙。
旋裙以及后来的马面裙,从结构上,与辽金契丹等“胡服”是两条发展线索,马面裙来源是中国传统裙子样式,并不起源于胡服。
1、 汉服形制朝代论的说法,往往以改朝换代来论断一个款式的存在与否、归属时代,忽略了服饰事物本身的连续性。
2、宋末元初的墓地,埋葬不一定是新朝新款。墓主人不一定要陪葬旧衣服,但是旧款式与旧衣服是两个概念。
宋末元初华容墓中的裙子,具备了马面裙的全部结构特征,也包含了三个最关键的特征:围合式、马面褶、旋裙结构。
墓主人出生于南宋,根据墓葬中的陪葬品推算,下葬时至少在1287年。华容墓女主人死的时候约32岁,约出生于1255年。1276年长沙被攻陷时,她约21岁,她前半生都生活在南宋,她的所有其它陪葬品中,都沿袭了宋代风格,那么把她单单独独的一条裙子断定为元代的新款,是不是还是有待商榷?墓主人即便下葬时全部做新的衣服,也无法证明新衣服不是沿用的旧款啊。
如果要论证马面裙是元代诞生的,那么就需要拿出实锤来排除华容墓这条裙子的款式在南宋诞生的可能性。否则凭什么说,华容墓的其它陪葬品可以沿用南宋的风格和款式,就偏偏这条裙子没有沿用?
汉服体系虽然在元代处于较为弱势地位,但是还有延续。元代马面褶裙继续发展,张士诚母曹氏墓(苏州吴张士诚母曹氏墓清理简报《考古》1965年06期)出土有类似结构的实物。
汉服体系是开放的,善于学习的,如果借鉴和吸收了他人的元素,也大大方方承认。问题是,不能说,反正大家腰部上都有褶子,所以你马面裙就是来源于辽金元……宋末一直到元末,具备全部结构特征的马面裙已经出现,已经成型。到了明代,这种结构特征的马面裙继续发展,不仅是类型更加精细、完整,面料和做工也更加精美、丰富。
可以说,明代是马面裙定型时期。明代出现了“马面褶”这个词汇,见于刘若愚《酌中志》:“其制后襟不断,而两傍有摆,前襟两截,而下有马面褶,往两旁起。”这个是指袍服的腰部处理,是一种细节的形容,还没有上升到裙子款式的命名。至少在明末,明确地用“马面”一词来描述裙子(裳)的光面部分。
刘若愚《酌中志》:“世人所穿旋子,如女裙之制者,神庙亦间尚之,曰‘衬褶袍’。”《金瓶梅》第十二回:“见他身底下穿着玉色绢旋儿。”旋子较短,其形制如下:
清代马面裙是汉服体系崩解之后的残留痕迹之一,它的异化发展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通过对比晚清的马面裙平面可以发现,清马面裙两侧的褶裥被直接剪裁掉,矩形裁片简化成了梯形裁片,侧重线条分割而不是像明马面裙那样在腰上打褶,由于没有了马面褶这一关键工艺,这种裙式与马面裙的关系不再,所以也就有了另外一个称谓阑干裙。
而戴安娜王妃曾穿着的刺绣马面裙应为民国早期采用镶边分割的款式,实际上没有明风马面裙的打褶设计。(部分引用洛梅笙观点)
比如褶裥的制作,华夏讲究“以折代剪”,讲究自然,不会刻意地剪掉褶裥多余部分,并不是西式省道的做法。而且最关键的是,马面褶裙自然要褶裥,是布幅打褶打出来的褶裥,而不是像阑干裙这样,裁好裙片后,拼接出来的梯形效果。
比如华夏衣冠--汉服体系讲究的是“二次成型”,梯形的廓形,在很大程度上是靠穿着穿出来的(甚至还要在穿着时靠加马尾来制造蓬蓬的效果)。并不是在制作时就做成了一个固定的造型。更不用说在装饰风格上,同等用力的竖向和横向线条纵横交错,将整体分割成零碎的区域,这与传统的华夏装饰风格(强调整体性、协调性)相悖。鱼鳞裙也是同样道理。
明代马面裙只在裙身与裙腰相接处将褶份缝合,裙身其余部分褶裥熨烫定型即可。清代的鱼鳞裙除了与裙腰处将褶份缝合外,每个褶子与相邻褶子还要缝合,使褶子与褶子之间呈菱形网格状,形成类似鱼鳞的造型。
明和清马面裙的区别,不在于褶裥的深浅,而在于:明代是以裁出形,褶裥就是真的捏出褶子,马面裙是裁法的自然反映;到清代,这发展路子就很接近汉元素,裁法为形服务,模拟外形为主,缺少剪裁原理的支撑,只能在装饰上下功夫。至于清代出现的凤尾裙,根据学者考证,来源于萨满。
汉服体系是一个有机整体,源远流长且一脉相承,绝不是一个杂烩拼盘。
文案:王月 行止
编辑:行止
审阅:汉服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