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十几年后、现下的汉服活动▲
汉服活动不是一场博看客的演出,
更不是用脚趾头想出来的流水线。
——当我穿汉服的时候我在谈什么
你可还记得:汉服活动是一项文化活动
在十几年前,我接触汉服活动的时候,最大的感触是——汉服活动是一项文化活动,它搭载着节日文化,花朝的时候会拜花神吃花糕、上巳的时候会有祓禊沐兰汤、端午的时候会祭祀屈原射五毒、七夕的时候会乞巧拜魁星织女、中秋的时候会拜月祈福制作月光纸、冬至的时候会观察日晷画九九消寒……那时候的活动虽然每年的习俗不变,但总能在不变里找到新意,更有一种一直在传承的感觉,是一种文化归属的感觉。当然,也会有展示型、表演型的活动进行调和,而不是完全替代。
现在的汉服活动,搭乘了各个节日的利好,却跟节日没毛线关系,清一色:选秀、走秀、市集、巡游,无他。就像每个城市的建筑改造一样,趋同化越来越明显,也像是一次应付作业,而且还是用脚趾头想出来的流水线作业。为了迎合市场,迎合所谓的甲方。这两天抽时间去旁观一场上海正在举办的所谓全国性活动,请几十个摊主做一个市集,货品层次一般,主办、组织方也是撒手掌柜不曾出现,不管人流量也不管摊主经营死活,所谓促活的巡游和表演就三三俩俩小哥哥小姐姐、自顾自拍照,也不管其他,拍几张照片就当交完了作业。
汉服活动越来越搞得像个表演艺术,每个不花脑子做事的人都是那片造成冰天雪地的雪花。当然也有少数人,还在坚持着传承的方式在做活动,虽然比较辛苦,却是这片汪洋潮涌里看到的点点希望。
这几年经济很差,每个城市每个班子都一样,但哪怕没钱也不能没了这点初心,在十几年前哪个做汉服文化的人不是凭一腔热血撑起了现在动辄几十万的活动?我一直觉得,环境会变、人也会变,但总归来说,那么多年执行的人其实都还是那些人,总有不变的因素,正在支撑着我们最初的初心。这种初心并没有说一定要做到一模一样,而是并没有为真正的汉服和节日宣传在动脑子。
甚至有人说,做什么节日文化、做什么研讨会,这些互动没有人来玩的、论坛没有人来看的。出圈得靠颜值,所以搞得大部分社团基本在卖模卡。大概很多人听过这样的措辞,但我只想说,群众的审美和喜好其实是被市场驯化的,你不去真正为文化传播做点心思,就只能等着被市场时效性选择。如果没有那点心思,等市场热度一过,我们都是这个时代丢掉的棋子。
我也问过几个甲方朋友,他们不约而同的回答是,我们也不想做这样的活动,但是别人一直在做我们不做也不行,活动都差不多、也没什么特色,只能卷卷请的网红比隔壁办的活动粉丝咖位总要高点,总归是一场博看客的演出……
很感谢那些始终在坚持的人,能坚持着这个时代底下还有一些线索的传承,哪怕会难一些,但是不曾改变过当初那些人做汉服活动的初心:曾经没有新媒体的力量,汉服不被人熟知,所以我们选择了节日作为通识度较高的方式,绑定了节日和汉服文化相辅相成;如今汉服被推广被熟知,也莫要忘了那曾经和汉服在文化推广非常吃力的年代、患难与共的节日文化。
[ 连载 待续 }
东晋上虞
作家、自媒体人
专注汉服产业、现代汉服穿搭研究
对古老事物有追逐执着之初心
出版《汉服时代:现代汉服穿搭》
杂志《汉服时代》主编
温州市汉服协会会长
全平台@东晋上虞
文者圣说之理,化者育明之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