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知识】汉服各部分解读及介绍(2)
汉服,旧称汉衣冠,又称华服,是中国汉民族的传统服饰,也是五千年辉煌灿烂华夏文明的最直接体现之一,是中国汉民族的民族身份象征之一,其地位堪比汉语,汉字,也是华夏文明存在且兴盛的最重要标志之一。复兴汉服,并不是让每个人都穿上、天天穿汉服,更不是让其他民族都穿上汉服,而是希望可以通过这种外在的直观表现形式,让越来越多的人学习,体会并铭记自己的传统文化内涵。
(笔者注:一个民族在物质方面的三大体现为血统,语言,服饰)
汉服基本特征为交领右衽,又有对襟,圆领,竖领作为补充,以系带为主且存在子母扣和纽口等补充。
(交领右衽)
(圆领)
(对襟)
(竖领)
(笔者注:严格意义上竖领不等于立领)
由于古代布幅长期不足,产生了中缝接袖等情况,并在发展过程中被赋予特殊含义,也是汉服的精神所在,汉服上衣用布四副,代表一年四季,下裳(衣)用布十二片,代表一年十二月,前后中缝各一条,代表人前人后一样正直中庸,内中缝与外前后中缝相对象征表里如一,领方代表地方,袖圆代表天圆,而上下分裁代表天地两极,以上为通常情况,也是深衣制的最基本要求,当然也有特殊,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例:圆领袍存在前中缝偏离情况)
(前中缝)
(后中缝)
(接袖)
(下裳用布十二片)
(笔者注:那个字是幅不是副,打错了Σ( ° △ °|||)︴)
(笔者注:下裳用布,其实略鸡肋,还有就是深衣制和礼服的关系,其实只能说礼服很多方面往深衣制的规定上贴)
汉服并非所谓“宽袍大袖”不适应社会生活,广袖(人称“大袖”)大多作为礼服存在,而正是为了适应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汉服发展出了各种各样的袖形,包括广袖,垂胡袖,直袖,箭袖,短袖,琵琶袖等,特别是琵琶袖,将原本存在于袖根的口袋(注:广袖袖根处有两个口袋)与袖口结合,是先民们在不断的社会实践中所凝结的智慧结晶,当然,收袖口也是汉服中相当普遍的现象。一般来讲,礼服袖长为臂长加小臂长(礼记:袂之长短,反诎之及肘。俗称回肘),常服一般为到指尖或加手掌长度,而短袖,与西服短袖相仿。(水袖属于特殊用舞服)
(笔者注:严格来讲大袖与广袖也不同,并且确实存在方袖作为圆袖补充,所以说具体问题具体分析Σ( ° △ °|||)︴)
汉服虽然形制变化灵活,但也拥有相当的原则性,除少数仪式性礼服外,袍服(人称“宽袍”)的长度最多也只到达脚面(礼记:长毋被土),袍服拖地是绝对不允许的,礼服最短不能露出腿,(礼记:短毋见肤)而常服最短则可以到腰线,这里在形制中细说,汉服以带或宫绦束腰,不存在腰封,但存在两条腰带并束的情况,腰带最宽不得超过腹部肌肉,结余髀骨与肋骨之间。(礼记:带,下毋厌髀,上毋厌胁)当然有的汉服是不需要要带的。
(蹀躞带)
(笔者注:腰带,对,腰带,不是要带,我又打错了,搜狗毁了我Σ( ° △ °|||)︴)
(笔者注:本人能力十分有限,肯定会又想不到或错误的地方,各位大神如果发现有错误可以指出,我会及时改正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