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基本形制总结(有配图)
汉服,旧称汉衣冠,又称华服,是中国汉民族的传统服饰,也是五千年辉煌灿烂华夏文明的最直接体现之一,是中国汉民族的民族身份象征之一,其地位堪比汉语,汉字,也是华夏文明存在且兴盛的最重要标志之一。复兴汉服,并不是让每个人都穿上、天天穿汉服,更不是让其他民族都穿上汉服,而是希望可以通过这种外在的直观表现形式,让越来越多的人学习,体会并铭记自己的传统文化内涵。
(注:一个民族在物质方面的三大体现为血统,语言,服饰)
汉服基本特征多为交领右衽,又有直领,对襟,合领,盘领,竖领等作为补充,以系带为主且存在子母扣和纽口等补充。
(方领)
※领曲线:交领领线自后颈向前襟延伸成曲线弧度,而非直线
(领曲线)
※镶领折角:有领(领镶缝与衣襟)汉服,衣领末端存在领折角
(领折角)
※折领无角:存在部分衣襟折成领子的汉服(无领),由于没有后镶于衣襟的衣领,因此领末端无角
(折领无角)
由于古代布幅长期不足,产生了前后中缝与接袖等情况,并在长期发展过程中被刻意保留(定陵)成为基本形制标准,通常情况下,交领有接衽,必有前后中缝,对襟,直领,合领等由于没有接任,因此不存在前中缝,半臂衫没有衣袖,因此无接袖,当然 也有特殊,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接袖)
汉服并非都是所谓“宽袍大袖”不适应社会生活,大袖大多作为礼服存在,而正是为了适应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汉服发展出了各种各样的袖形,包括大袖属与小袖属,一般来讲,礼服宽大,袖长为臂长加小臂长(礼记:袂之长短,反诎之及肘。称回肘),常服则小袖
大袖属:通袖极长,袖宽袂大,存在收袂
小袖属:通袖短于大袖,袖宽较窄,亦存在收袂
注:大袖属与小袖属在袖型上可以存在交集
大袖属包括:
广袖(宽袖大开口,可有缘,袖袂可圆可方,方称“方袖”)
琵琶袖(宽大有收袂,可有袖头,可乘装物品,也存在窄小袖型,见小袖,多有装饰用“袖褶”,袖口线不论袖袂角度必垂直通袖线)
直袖(袖根袖口宽大等宽,可有缘,也存在窄小袖型)
※垂胡袖(宽袖通袖三米以上,有大袖头收袂,上身后堆积类似牛颈)
小袖属包括:
直袖(同大袖属直袖,袖宽较窄)
箭袖(袖口小于袖根贴合手腕,成梯形)
琵琶袖(同大袖属琵琶袖,袖宽较窄)
半袖(不接衣袖或衣袖较短)
无袖(无衣袖)
(部分袖型)
※袖褶:多见于琵琶袖,袖口处打两到三褶,也有一褶,起装饰作用
汉服虽然形制变化灵活,但也拥有相当的原则性,除少数仪式性礼服外,袍服长度最多也只到达脚面(盖合礼记·深衣:长毋被土),袍服拖地是绝对不允许的,礼服最短不能露出腿,(盖合礼记:短毋见肤)而常服最短则可以到腰线,汉服以带或宫绦束腰,不存在腰封,但存在两条腰带并束的情况,腰带最宽不得超过腹部肌肉,结余髀骨与肋骨之间。(盖合礼记:带,下毋厌髀,上毋厌胁)当然有的汉服是不需要腰带的。
※肩褶:大部分衫袄两肩存在垂直贯通的“褶”,有装饰意味,也有增加衣服本身适应性的实际意义
(肩褶)
※衣缘:贴缝于袖口或衣领的异色部分,多纯色,有缘汉服多具有特殊礼服意味(如:深衣,襕衫)
(衣缘)
※锥度:除少部分情况外,汉服整体锥度为3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