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上衣下裳制:上衣和下裳分开,如褙子+宋裤,立领对襟短衫+马面裙。
3.襦裙制:上衣为襦,长度较短,不过膝,裙即下裙,如齐腰襦裙,齐胸襦裙。
(唐代男子常用服饰)
明代道袍和褡护(红色右一)



前后各一条代表人前人后始终如一


一、广义上包括世界各国古代人的服装,例如欧洲宫廷装,日本古代和服等。
二、狭义上是指中国古代(民国以前)各民族服装,时间为古代。
三、另一种因曲解古装而产生的意义仅仅是具有古代民国以前的元素的服装,人们通常认为的古装是指影视剧里的戏服。
包括古代汉服(清代因剃发易服中断三百多年,于21世纪重新复兴)和现代汉服(以传统形制、服饰文化特征为主体),古代汉服一定意义上属于古装,但有时候古装与汉服形制上会相同,但精神上却不同。
古装是一件衣服,古人所穿的很美丽的衣服,再深一点就是古代文化。而汉服也是一件衣服,一眼看去几乎与古装毫无二致,但是,古装到此即止,汉服却继续向前。
汉服本质上,却不是一件衣服,而是一种精神,一种自觉意识,民族的自觉,文化的自觉,历史的自觉,文明的自觉。
古装无比美丽,却停留于历史。汉服,出生稍显粗糙,却成功的沟通了历史,骄傲地指向未来。
以弘扬传统文化为目的,让更多人了解自己的国家,了解自己的民族。以汉服为载体,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更远的地方。让大家感受到我们汉民族传统服饰的魅力和其庄重的蕴意,以及汉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即使在现代仍然有着极其强大的生命力,有更多的机会从多个层面去感受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有利于重塑今天的人们对本民族的认知、自信和认同。
文稿|汉服社
编辑 | 李锶婷
初审 |赵玮
转自:共青团湛江幼儿师范专科学校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