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衣冠——汉服体系,源远流长,包罗万象,形制是决定其性质的本质特征。
形制体系中,其中领襟部分,又是核心部分,甚至是最关键的服装结构。
本文尝试对华夏衣冠—汉服体系的领襟部分进行分类,做一个初步的介绍,供大家参考。
由于汉服领襟的变化形式极其丰富,为了方便说明问题,揭示汉服领襟的本质,本文选取了最重要的几种领襟形式,抓住重点,纲举目张,其它的形态,都是在这些形式上的衍生和演变。
(注意,本文是指平面对折、通肩连袖……汉裁语境下的汉服体系,不涉及西方等其它种类服饰。)
只有透视图,才能充分展示汉服的结构,完整和完善地呈现汉服的形制信息。
完整的结构透视图,是研究汉服形制最起码的基础。
尽管《玉篇》里面有“交襟,衣领也”的记录,《方言》中也直接解释“衿谓之交,衣交领也。”但是古代文献中的“交襟/衿”只是一种外观的描绘,最多是对衣襟交叠形态的说明,并没有详细揭示华夏衣冠汉服体系的结构特点,也没有抽象总结所有汉服领襟交叠形态的形制特征。
因此,本文的“交襟”取自古代文献,但是意义不限于古代文献的“交领”,内涵和外延有全新的界定。交襟一词,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概括汉服领襟的三维立体结构,穿透表象和外观,直达本质。
本文使用“交襟”一词,内涵指的是剪裁情况下,内外襟交叠且同时左右受力,闭合点平衡。
外延指的是交领交襟、曲领交襟、圆领交襟、竖领交襟四大类。其中交领为最核心的主干,其余三类是分枝。
判断汉服交襟有一个最简便的办法:汉服的内襟与外襟一样,地位和功能平等,同样担负闭合受力的责任,一内一外、一阴一阳,内襟一定是要连接到左侧的。
(一)交领交襟
交领交襟是华夏衣冠汉服体系最普遍最基础的的一种领襟形式,一般简称“交领”。可以用一句话简单描述:在剪裁情况下,领子交叠,同时衣襟也交叠,形成“又”状。
变化形式不可胜数,按照剪裁的方式主要分为续衽和不续衽两大类。衽是多义字,这里指衣襟的一部分。
1:续衽
(1)完全对称的续衽。
这两种是汉服体系在不同历史时期展现出来的款式,一个是接襕的襦,一个是两侧开衩的袄。就领襟来说,结构是一样的:内外襟的裁片完全对称,前中缝续衽,形成内外襟交叠,整体往左右拉,受力平衡。
(2)内外襟裁片不完全对称的续衽。
内襟的裁片比起外襟要窄一些,但是依然内襟具备着连接左侧,系带闭合受力的功能。内外襟依然是往左右拉,受力平衡。
2:不续衽
从剪裁平铺透视图可以看出,这种两襟浅交叠,同时领子也相交,属于不续衽的交领。通过系带,内外襟往左右拉,受力平衡。
缘襈袄是领襟一体,通过透视结构图可以看出,直接剪裁出衣襟裁片,没有前中缝,内外襟形成交叠状态。内外襟依然是往左右拉,受力平衡。
(二) 曲领交襟
曲领交襟是介于交领和圆领之间的一种形式,内襟圆领而,外襟是交领的一半。内外襟裁片不同,但是内襟连接左腰侧,内外襟往左右拉,受力平衡。
(三)圆领交襟
1、完全对称
圆领袍的领襟形式是圆领交襟,从透视图可以清楚地看出,内外襟有前中缝,且完全对称,弧形的领子交叠重合。对称的部位分别用不起眼的纽襻闭合。内外襟往上下左右拉,受力平衡。
进一步说,只有内外襟完全对称,才能出现翻领的穿法。
衍生款式是袒领,介于交襟和对襟之间。
袒领可以看做是相交极浅的圆领交襟。
2、内外襟裁片不完全对称
圆领袍不断发展,又发展出内外襟裁片不完全对称的款式。外襟缝合的领子是弧形的圆领,内襟缝合的领子是交领的一半。内外襟往左右拉,闭合点呈三角形受力平衡。
(四)竖领交襟
竖领交襟是从交领衍生出来的款式,大约诞生于明代中期,主要流行时间为中晚明,不到100年时间,从汉服体系来说,属于衍生分枝,流行时尚款式。这是因为,从剪裁的角度来说,竖领交襟不是主流的领襟一体,而是新出现的领襟分离。
领襟一体就是指领子和衣襟的裁片缝合在一起,走向是一致的,占据汉服体系90%以上的体量;
领襟分离就是指领子和衣襟的裁片部分缝合在一起,部分做造型,领子和衣襟各干各的,走向不完全一致,是汉服体系中晚近出现的支流现象。
1 、完全对称
从剪裁的角度来看,是将交领的领子部分截断,只缝合上半截,捏拢在一起,形成包裹脖子的竖领。领襟分离,领子和衣襟各是各的,衣襟部分依然是内外襟交叠,正常系带闭合。领襟分离,竖领、左右系带,形成了一个三角形受力形态。
2、内外襟裁片不完全对称
竖领交襟应用到长款袍衫后,内外襟裁片根据具体形式进行了调整。内襟裁片较外襟裁片减少,用以减轻重量。衣襟部分依然是内外襟交叠,正常系带闭合,往左右拉。领襟分离,竖领、左右系带,形成了一个三角形受力形态。
竖领是为交襟服务的,如果单独把竖领元素截取出来,缝合在另外的衣服上,那么就是为其它的服饰结构服务,不再属于华夏汉服体系。
对襟可以看做是交襟交叠量为0,实际上两者就像是孪生兄弟一样,相互转化。
(一)对襟分类
1、直领对襟
对襟就是衣襟呈对称、平行,不相交。直领对襟就是领襟一体,领子和衣襟从头到尾缝合在一起(缘边)。
2、合领对襟
合领对襟是领襟一体,但是特色在于,领子缘边到一半。
3、圆领对襟
从剪裁的角度来看,就是衣襟挖成圆领对襟,领子做成弧形的圆领,缝合在一起,衣襟部分正常系带闭合。
4、竖领对襟
从剪裁的角度来看,是将直领对襟的领子部分截断,只缝合上半截,捏拢在一起,形成包裹脖子的竖领。领襟分离,领子和衣襟各是各的,衣襟部分依然是对襟,正常系带闭合。
衍生款式方领对襟,当时的时尚潮流款。
(二)对穿交问题
由于“二次成型”原理,除了剪裁以外,还有“对穿交”的穿法问题。很多款式,剪裁平铺是对襟,但是上身之后是交襟。汉服的交襟与对襟是相互转化关系,就像是双生子一样,不可割裂。
1、以“飞机袖”为例
从剪裁来说,“飞机袖”是直领对襟,但是在穿法上,是要交叠形成交领。这说明一个问题,汉服的对襟不是固定的,是可以通过系带或者腰带转化为交襟。
换句话说,判断一种对襟是否是汉服的主流形制,体现汉族传统,就看能不能转为交襟穿着。
如果能,那么就说明该对襟形制是汉服主流、主干;
如果不能,那么说明该对襟形制很有可能是汉服的支流、衍生、细枝末节。
2、朱子深衣为例
除了短衣以外,长衣长袍同样也存在“对穿交”的问题,比如著名的“朱子深衣”,就是典型的剪裁是对襟,穿法是交襟。
3、浅交领
还有一种是两襟不是平行相对,而是略带弧形,这种对襟,衣襟没有相交,领子相交很浅,在穿法是交叠穿着。这充分说明了汉服交襟和对襟的相互转化关系。
简而言之,能够通过系带腰带等穿成交襟的对襟,即能够“对穿交”的对襟,才是汉服最主流、最传统的对襟形制。
华夏汉族历史5000多年,期间穿过的衣服不可胜数。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流行时髦款,并非汉服体系主流形制。交襟是同时具有历史文献、文物考据、文化背景、思想内涵的汉服形制基础概念,在此基础上,数千年发展出交领、曲领、圆领……种类,其中交领是贯穿始终的主动脉。
出处:汉服世代
链接:
转载:南陌
欢迎转载!请保持完整,注明出处和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