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礼仪的产生,一方面源于古代社会对礼仪的重视,另一方面与儒家思想的影响密不可分。儒家思想强调“礼治”,即以礼来规范人们的行为,从而维护社会的秩序。这种思想在汉服礼仪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此外,农耕文明的发展,也促使人们对服饰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追求。
揖礼起源于周代以前,约有三千年历史。据《周礼》记载,根据双方的地位和关系,有土揖、时揖、天揖、地揖、特揖、旅揖、旁三揖之分。 揖礼
万福礼是中国古代女子常见礼仪,女子双手需放在胸前正中间,不分左右,双手握拳,且右拳在左拳上,上下稍微移动。头微低,稍微弯曲一下膝盖,行礼时口念“万福”。 万福礼
叉手礼
叉手礼始于西汉。多在站立时使用,尤其回话时常用这种礼节动作。正确做法是左手紧握右手拇指、左手小拇指指向右手腕、右手四指皆直、左手拇指向上。它不像拱手、作揖那样,行完礼,手就放下了。行叉手礼时,手要放在胸前持续这一动作。
汉服,一眼千年
拱手礼
拱手礼起源很早,又称捧手礼。正确做法是:行礼时,双脚站直,上身直立或微俯,左手在前,右手握拳在后,两手合抱于胸前,有节奏的晃动两三下,并微笑着说出相互之间的问候。
汉服,一眼千年
跪拜礼
先揖礼,再退右脚,两手扶本同时箭步跪下,收左膝置地跪好:稽首:跪下后,先揖礼,再两手掌相叠着地置于头前,拜头至地,停留一段时间。用于祭拜天地。顿首:两手相叠,引额至手,手相叠置于身前,引头至手后于地稍顿即起,是拜礼中次重者。用于拜父母。空首:两手相叠置于身前,手至地,引头至手,头至手而不着地,是拜礼中较轻者。现今常用。
汉服,一眼千年
抱拳礼,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礼节,无高低贵贱、大夫庶民之分,是一种形同现代人握手一样的常礼。抱拳,是以左手抱右手,自然抱合,松紧适度,拱手,自然于胸前微微晃动,不宜过烈、过高。用左手抱右手,这称作“吉拜”,相反则是不尊重对方的“凶拜”。 抱拳礼
鞠躬即弯身行礼,源于商代,是一种古老而文明的对他人表示尊敬的郑重礼节。我国商代有一种祭天仪式“鞠祭”:祭品不切成块,而将整体弯蜷成圆的鞠躬形,再放到祭处奉祭,以此来表达祭祀者的恭敬与虔诚。人们逐渐援引这种形式来表达自己对地位崇高的人、长辈等的崇敬,于是,弯一弯腰,象征性地表示愿把自己作为鞠祭的牺牲品而奉献给对方。 鞠躬礼
结语
穿越千年的汉服礼仪,不仅仅是一种服饰文化,更是一种精神信仰和价值追求。让我们在今天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不忘初心,传承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让华夏文明的光芒永远照耀着我们前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