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裳霞帔步摇冠,钿璎纍纍佩珊珊:赏凤冠霞帔中的爱与浪漫 King 相关知识2年前001.94K00 凤冠霞帔作为中国古代传统服饰与汉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中经历了较为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凤冠,因在其上点缀以龙凤而得名;霞帔,是古代女子披在肩背上的服装配饰,飘逸华美。霞帔的颜色以红、蓝、黄、绛、紫、粉红、天青为主,其中红色在日后渐渐发展成为新婚的代表。 图1—吴氏墓出土霞帔(图源:网络) 凤冠霞帔中霞帔出现较早,宋高承《事物纪原》引《二仪实录》记载:“秦有披帛,以练帛为之,汉即为罗。”霞帔的前身即为披帛,秦汉时期在民间已有佩戴,但仅为女子服饰上的装饰。到隋唐时披帛在民间被广泛使用,成为了女子必备之物。披帛在质地和制作上较以前有了很大的区别,色彩也更加艳丽。五代时期马缟《中华古今注·女人披帛》记载:“古无其制,开元中,诏令二十七世妇及宝林御女良人等寻常宴参侍,令披画披帛,至今然矣。”宋代陈元靓《事林广记后集·服用原始·霞帔》记载:“三代无帔,秦时有披帛,以缣帛为之,汉即以罗,晋制绛晕帔子。霞帔名,始于晋矣。”南北朝时期披帛改称“霞帔”,此时的霞帔宛如一条长长的彩霞披挂在前胸,随风飘逸,婀娜多姿。其形美如彩霞,故得名“霞帔”。 而“凤冠”第一次出现是在东晋王嘉的《拾遗记》中“(石季伦)使翔凤调玉以付工人,为倒龙之佩;萦金,为凤冠之钗,……铸金钗像凤皇之冠。”在这里,凤冠上需要金钗进行装饰,已经是一种组合起来的头饰。但此时凤冠的形制、名称并未纳入皇家礼制而成为后妃的专属冠饰。唐代亦有宫女戴凤冠。《乐书》卷180:“唐明皇造光圣乐舞,舞者八十人,凤冠五采画衣”。不过,在唐代礼仪观念中女性本不应戴冠冕,《唐六典》卷4《礼部尚书》叙及皇后之服、外命妇之服,皆是“钿钗礼衣”之制,没有冠冕。李商隐《宜都内人传》云:“改去钗钏,袭服冠冕……真天子也。”一方面说明当时女性服饰的常态不是“袭服冠冕”,另一方面说明女性已有戴冠趋势。宋代服制中的凤冠是在团冠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由唐到宋世风的几大转变以及凤凰作为冠饰自身的演进过程均是促成因素,正式将凤冠定为礼服,纳入后妃冠服制度,是从宋代开始,一直延续至明代。 图2—明十三陵出土凤冠(图源:网络) 其实在中国古代,凤冠霞帔原本只是贵族妇女的礼服配饰,也是女性社会身份的一种标志。由于制度规定霞帔“非恩赐不得服”,一般女子无权佩戴。那么凤冠霞帔又是如何在宋朝开始渐渐发展为女子婚嫁的婚服,允许民间女子在出嫁时可享受穿戴凤冠霞帔的殊荣,让姑娘们在出嫁时打扮得如此高贵,同皇上妃嫔们并起并坐,享受这至高无上的荣誉呢?这其中有一个感人的故事。 相传北宋末年,金兵南侵,掳走了帝王公孙,宋徽宗的儿子康王赵构仓皇逃出,直奔江南。到了西店境内的前金村时,忽见路边有座破庙,庙前晒场的谷箩上坐着一位姑娘。姑娘见康王逃来,急中生智,叫他藏到谷箩里,自己仍若无其事地坐在谷箩上面。当金兵追到,问姑娘是否有人路过这里时,她不慌不忙地用手一指说,他们向南边逃去了。金兵信以为真,便向南边猛追而去。结果康王躲过了这场杀身之祸,他千恩万谢,对面前这美丽机智的小女子也十分喜爱,便将身上带着的一方红帕赠给了她,告诉了她自己的身份,并说:“明年的今日定来娶你。到时你只须在岭上挥动红帕,我便可认得你。” 康王到杭州后登基,如约前去迎娶姑娘,不料姑娘留恋民间自由自在的生活,又舍不得抛下父老乡亲,不愿进宫。但是又怕皇命难违,便准备了许多的红帕,叫各方姐妹是日都挥动着红帕,使高宗无法辨认,只得作罢。但为了报答救命之恩,宋高宗还是下了一道圣旨“浙江女子尽封王!”这可让随行的礼仪官发了愁,对皇帝说:“这都封王怎么得了?”高宗想了想道:“这有何难?让她们出嫁时都穿戴上霞帔不就成了!”从此姑娘们当新娘子时都披霞帔,穿上大红袍、大红裙,同时也没有忘记将康王赠送的红方巾往脸上一遮。这一习俗代代相袭直到如今,老幼知晓。 由此凤冠霞帔一路发展,成为了历代汉族妇女结婚时的婚服,直至近代,西方思想传入,西方婚纱逐渐走入人们的眼帘。在民国时期及新中国成立后很长一段时间,婚纱成为了婚礼的标配礼服,除部分较传统地区,人们更少的选择传统婚服,将穿着婚纱作为时尚的象征。但是,进入二十一世纪,特别是近十多年,传统婚服再次在年轻人中掀起热潮,凤冠霞帔在众多形制婚服中脱颖而出成为婚礼时尚,赢得人们的喜爱。 图3—凤冠霞帔 (图源:东北大学艺术学院霍楷师生作品选) 凤冠霞帔特有的颜色与图案成为它独占鳌头的重要原因。首先是凤冠霞帔的颜色——红色。红色是中国传统文化色彩的表现,是中国人从古至今的主流颜色,所有将红色的凤冠霞帔看作婚礼的选择,这其中蕴含了中国的文化内涵及传统的审美意义。即使时代的更迭也没有抹去中国人内心传统的色彩观念。在西方的文明婚礼冲击着中国传统婚服文化时,凤冠霞帔仍然能以其独特的魅力攫取中国人民内心深处对传统婚服的热爱,因为它不仅是一种婚礼服饰,而且表现出了中国沿袭至今的服饰色彩文化。 除此之外,嫁衣上的图案是另一个不可或缺因素。纵观古今,婚服上主要出现了祥云纹,如意纹,龙凤纹和百花百兽图案这四种经典图案。这其中龙凤图案刺绣描绘了龙凤相对飞舞的画面,龙凤相配便呈吉祥;祥云纹图案中的“祥云”是一种文化概念,更多的是表达了中国人追求祥和平安的愿望;如意纹是汉族传统寓意的一种,按照如意形作成的如意图案,象征着“吉祥如意”,也是中国人对于愿望得以实现的期盼;使用率最低的百花百兽纹也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愿景。正因为此,凤冠霞帔上极尽心思的纹饰与其背后美好寓意也是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凤冠霞帔的重要原因。 图4—现代明制凤冠霞帔婚服 (图源店铺:重回汉唐) 由此可见,毋庸置疑的是,凤冠霞帔的振兴必是大势所趋。在媒体引导国人价值观念和购买倾向的今天,通过电视剧、电影等方式宣扬“传统婚服回归”这一观念也是必不可少的。各大主流媒体应该被充分利用,以此加强对传统婚俗文化的宣传力度和相关知识的普及,使人们认识到传统婚俗,服饰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从而指导人们的婚服选择与穿着,加强国人的民族意识和文化认同感。除此之外,还需从祖国的青年一代抓起,加大传统民族服装在教育上的重视,鼓励学生尊重和发扬本民族服装;若能辅以相关产业的发展,保护濒临消失的传统手工艺,以传承民族婚服的艺术性和技术性,定能使凤冠霞帔乃至中华民族婚服大放异彩。 文献 1、李美霞《明代服饰流变探究》天津大学学报.2002(5) 2、王革非《我国古代婚姻与女性传统婚服简略》中国经济出版社,第1版,2015年1月1日 3、马宁、丁玥、何蓉《我国女性婚服文化浅析》北京服装学院商学院 2016(36) 4、曹丽芳《凤冠霞帔只为谁》,2011(06) 5、朱曼《论明代凤冠霞帔的定制与婚俗文化影响力》美术教育研究 2013(09) 文案:篱落 编辑:篱落 美工:张朴初 审阅:汉服世代 凤冠霞披(1)历史(2)民族文化(14)民族服饰(52)本文原创作者:King,其版权均为汉服颂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hanfusong.com/archives/27971.htmlKing尊者作者14040.52W51.50K5.80W¥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