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中真实的张三丰,和金庸笔下的张三丰,差距到底有多大
“风陵渡口初相见,一遇杨过误终身”,这是香港才女林燕妮对金庸笔下《神雕侠侣》中郭襄的两句批语,如今两位侠士皆相继去世,无尽可惜之外,也为我们这些普通人多了一些缅怀,当然,也多了一些可以回忆的故事。
在郭襄眼中,杨过除了是神雕大侠以外,同时也是小龙女的过儿。她是那么喜欢那位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姐姐,自然对于杨过,也只能永远把爱藏在心底。于是若干年后,她创建峨眉派,所收的第一个弟子就取名”风陵师太”。可惜,缘分总是兜兜转转,恰如我们今天故事的主角并不是郭襄,因为当年在少室山下,同样也有一个少年初遇郭襄便惊为天人,情根深种。只是两人地位差距,令他从不敢把这份相思说出口,而随着郭襄的出家,他也毅然遁入空门。又过了若干年,他终于成为了可以比肩郭襄的大人物,只是出家多年,当人们都以为他已经忘了当年那景那山那人时候,他却把自己的七位亲传弟子依次取名:远桥、莲舟、岱岩、松溪、翠山、梨亭、声谷。
关于这个人,想必大家应该都不会陌生,就是太极宗师—张三丰,一位真正在民间最符合“陆地神仙”称谓的古人,大明王朝为之寻找200年孜孜不倦的人物。同时也是金庸笔下的武当山创派祖师,那个仙风道骨,慈眉善目,却拥有天下第一武学的一代宗师。
然而,真实历史中的张三丰,似乎与我们所知的武侠小说中的张三丰似乎并不是同一个人。在《倚天屠龙记》中,张三丰原名张君宝,跟郭襄和无色禅师一起都是少林派高僧觉远的弟子,最后以《九阳真经》创建武当,成就一代宗师之名。又因见武当三峰挺拔有力,势如千钧,故名张三丰。这段实际上又取材于清代汪锡龄《三丰先生本传》,逐成之后文学,影视作品中的基础设定,比如李连杰饰演的《太极张三丰》和张卫健的《少年张三丰》。
但是在实际中,张三丰似乎是一个在道家背景下非常常见的名字,因为“三”在八卦学里代表阳,“丰”代表阴,所以“三丰”的意思就是阴阳合一,阴阳的平衡,再加上“张”为道教祖师张道陵的姓氏,故而张三丰之名在历史上一直以来长盛不衰。比如说刘宋时,就有个叫做张三丰的道人,又号“朴道子”,不过这家伙是常年鼓捣“阴阳合和散”一类东西的;之后又有宋人张三丰之说,在描述张三丰弟子张松溪所载的《宁波府志》中,就有张松溪,其法自言起于宋之张三丰的说法。这张松溪正是金庸小说武当七侠中的第四侠,也是真实历史中唯一存在的明代内家拳宗师。
而对张三丰记载最为确切的是《明史·方伎》,其有,“张三丰,辽东懿州人,名全一,一名君宝,三丰子其道号也。“这算是确定了张三丰原名为张君宝的说法。
可是当我们细思究,这些说法却都站不住脚。比如宋人张三丰之说,张松溪有着明确的历史记载,是明嘉靖朝人,如果他的师父真的是宋人张三丰,那么这就真的是《明史》上那个可以数月不食、云能一日千里、又可起死回生的得道高人了。虽然这跟大明皇室找寻其200多年的张真人能够合二为一,然这种玄之又玄的说辞,却又很难令我们当代人相信。
即使退一步我们去寻找“武当派”起源的时候,根据《王征南墓志铭》记载,最早在武当山开宗立派,传授拳法的是陕西人王宗,是以唐代中人。只是到了永乐帝朱棣的时候,其调集民工30万人,用了13年时间,在武当山修建了33处建筑群,是以武当道教进入鼎盛期的象征,可谁都知道,朱棣信奉“武当道教”,那完全是因为“张三丰”的名声,于是这兜兜转转,又回到了“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了。
张三丰,原本就是以一个几近神话的人物从元末贯穿到整个大明王朝的终结,没人知道历史上是否真的有这么一个陆地神仙,亦或是只是昙花一现却被世人铭记的得道高人。只是现在或许一切都已经不重要了,不重要张三丰到底何年生,何年死;不重要张三丰到底是不是武当派创教祖师;不在乎武当七侠到底有哪几个真又哪几个假,这一切一切都随着金庸老先生的逝去,成为了定论,他就是那个真正的大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