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来自:汉服
90后主编:让汉服融入日常生活
第一次看到汉服,其实每个人都是被其服饰中呈现的传统之美所惊艳。现在很多景区把汉服当做表演,虽然是将服饰文化更多传播、展现在世人面前,但也让更多人思考,汉服绝对不仅仅只留在舞台,就像汉服原本也能从博物馆的文物,走入现代生活一样。每个人对一项文化都有不同理解,就像主编周圆一样,她从十六年前就意识到,汉服应该走入生活。她笑称,如果汉服看起来不那么平易近人,那她想当那个「把汉服拉下神坛的人」。
刚结束的2023青灯市集大会上,一个小型影展吸引了不少人关注,主题为《汉服生活的100种表达》,用图像描述各个场景的汉服生活化穿搭
当初参与编撰《当代汉服文化活动历程与实践》,主编《汉服时代》杂志,现在又出版《汉服时代:现代汉服穿搭》书籍,从早年注册成立温州市汉服协会,参与大型汉服活动组织策划,到现在作为内容创作者,她从活动策划中吸取经验,并希望能通过十几年的沉淀,回归到内容制作和策划咨询本身。
出版《汉服时代:现代汉服穿搭》时,她要求设计:一定要突出时代的意义,因为汉服不局限于过去,它更应该是民族服饰的未来
在汉服推广早期,她在一次学术论坛上谈论汉服的当代化可能,希望将现代汉服生活化提上日程,但被一些学者反驳,认为汉服推广先以最传统样式普及,再谈传播。但她认为,传统复原也可以推崇,但发展不是单一的,当代年轻人的接受能力非常强,让他们接受汉服也能生活化时尚化,这对于日常普及更为重要。
汉服时尚元素有两条路径:一种是从汉服自身在某个朝代的时尚特性进行挖掘,比如唐代也有类似现在的条纹裙;还有一种是结合现代化服饰设计,将便利化元素融入汉服设计。
在北京工作生活了五年,快节奏的条件让她对生活的意义文化回归的迫切,更加感同身受,在首都,你可以看到诸多大牌时尚店、潮牌店,每个国家的文化都能在这个城市荟萃体现,但你看不到传统文化或哪个非遗的品牌会摆在商业中心,多是隐隐在一些老巷或古建里。「所以,汉服更要走出去,先走到大街上,还要有自己的国际品牌。」
望京SOHO里,每天都是繁忙带着电脑的上班族,成为了当代青年的缩影。
于是她的汉服出行,在北京街头也与众不同,真正将汉服便利化、汉服混搭应用在生活穿搭里,走过CBD国贸、三里屯、望京SOHO,甚至最普通的商街、菜市场、花市……
《汉服时代》传递了周圆的汉服生活理念,也是一种汉服及汉文化生活化实验
她提出两个设想。一个是将汉服应用在生活场景,梳理数十种穿搭公式,帮助汉服单品多次使用,并用《汉服时代》概念推动现代化汉服设计更具时尚感。另一个是通过线下运营推动汉服文化到更广的人群:一部分是借力校园和景点文化,走入学生和成人、老龄群体,设立针对不同人群的汉服美学实践课程;另一部分是融合非遗推广开设综合美学体验馆,借力流行文化让多元文化协同发展。至于老年群体,她说「家里第一个支持我的人是我的奶奶,她称汉服为『本家衣』」;至于未来,「通过这系列书,以及我整理的公式,还有课程,希望能为汉服的现代化做一点绵薄的贡献」。
当多年后回看过去积累下来的步调,她更坚定,民族文化必然回归生活,崇古不泥古,将传统服饰的多元表达,推广给世界。「我很期待,未来20年汉服是怎样的模样,但这个雏形,其实在我心里已经演绎千百万回了。」HAN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