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问答整理组小天使们的努力之下,第一期的问答集终于产出φ(゜▽゜*)♪
工作量大,所以晚了些,
小仙女们请见谅(灬°ω°灬)
也希望萌新们在问问题前阔以先翻翻古墓仙微博啦,群相册啦,以及公众号啦看看能不能找到你想要的答案,以免增加群管理和问答整体组的工作_(:3」∠❀)_
下面进入正题↓↓
1
A1:目前有考据的下裙为交窬裙(直角梯型拼接),打折方式见群相册唐裙的介绍(by天凌)
A2:市面上的裙子一般为一片式方布打褶,现阶段没有文物实例,最接近的是宋百迭裙(方布打褶有裙门)。(by元芳)
2
A1:分传统汉服和现代汉服,这种说法是错的。汉服,都是现代汉服。如果你讲传统汉服,这就表明传统服饰并没有断代,但这和现实明显不符。再讲一次,汉族的传统服饰已经断代,没有什么传统服饰,只有现代汉服,不管是脑补的还是严格按文物来的。(by龙套)
A2:只要是汉服都是现代汉服,概念不同,有的人不愿意承认魏晋风曲裾不是,就说是现代汉服。(by无劫缘)
A3:这个观念主要牵涉有两块,楼上两位分别说明了:一个着眼于古代装束与今人穿着的传承、一个强调的是在服饰断代后,服饰结构承接的多寡。如今常说的现代汉服,普遍来说指的一般是在复兴过程中因为各种数据不足,而出现的一些无法在历史上找到文物出处来证明的款式,像是现阶段的魏晋风、n绕曲裾。(by天凌)
3
A1:汉元素是时装,不是汉服。(by狼)
A2:汉元素是汉元素时装的简称,为时装类,只需要带有汉服元素即可,其它无限制。而现代汉服仍然需要遵循形制、剪裁方式等汉民族传统服饰制作规则,仅在装饰方法,制作工艺上有所创新。虽然现在“汉元素”成为某些商家“版型差”的遮羞工具,但仍不能把汉元素等同于现代汉服。(by闻弦)
A3:现代汉服的概念见第2题。另外汉元素如今的定义真的非常广,基本上有一点点擦边的都会被归进来(只能说这部分定义上的灰色空间目前非常大)(b天凌)
4
A1:亲爱的小可爱,很抱歉的告诉你,是这样的。他们都不是汉服。(by晦夕)
A2:汉服作为传统服饰有一定的形制规范(虽然这块至今还有不少部分仍然在探索中,尤其越古老的时代),而影视剧本身着眼点是舞台戏剧效果,对于是否真实在历史上存在过并非主要的重点,不只是服饰,在音乐、礼仪、器物等方面也几乎不可能呈现历史原貌。(by天凌)
5
A1:既然都叫影楼装了那就不是汉服了啊!(by以桐)
A2:影楼装在外观上,可能因为表演需求,而经常有夸饰或美化的处理。对于服饰的时代、形制,会因应大众的刻板印象,而不去讲究,就像我们会在影视剧里面看到,不管哪朝的皇帝都是穿黄色的衣服,不管哪个朝代的官,官服都有补子。其次是剪裁结构,会为了方便穿脱,以及符合现代人的审美,使用时装剪裁,运用魔鬼毡、拉炼、收腰线,材质上也是以舞台效果为优先考虑,而非以现实穿着为优先。(by梅雪无名)
6
A1:首先看你对汉服的定位。如果你认为汉服等同于中国古代服饰,那么历朝历代的礼服+主流便服都做统计的话,建议看通史然后做统计。如果你认为汉服只是当代应当代文化亟需从粗糙走向精致而诞生的服饰体系,同时也认为几千年所有的款式罗列在一起不可取也不太实用,应该选取一个时代具有传承意义的某几个款式填充汉服体系,那么就很好统计了。譬如我,我就只选晚明,男款也就十个吧,女款的话略少。(by龙套生活)
7
请问清初汉女的服饰如何定义,比如披风,竖领衫(袄),马面,补服等等,基本都是前朝的样子,应该归为汉族传统服饰吗?
A1:款式相同,但形貌发生了变化,不过明末和顺治这段时期的变化未必就想很多人想象的那么大啊。这个可以阅读叶梦珠《阅世编.卷八》。是否传统,是的,比现在的汉服传统很多。(by龙套生活)
A2:我觉得入清以后,还没具体在纹样、结构、风格上改变的,可以勉强列入。(其实还是看个人)如果已经开始变化,譬如缘边修饰风格、团花啥的逐渐满化的,那种不能算了。更何况到后来的结构性改变,什么阑干裙、鱼鳞裙、凤尾裙之类的,稳妥妥的,标签就是清汉女。(反正我会把他归类成汉女穿过的服饰,但不会是汉服)
龙套提的是到顺治,这个时间这很清晰的。因为阅世编中,就提到康熙年间的一些改变。(by梅雪无名)
A3:看个人意愿吧,从客观角度来说,他们的确是汉服汉装,这点是记载于清初文献中的。(by无劫缘)
8
A1:清初文献这么叫,现代大家要不要叫随意了。(by无劫缘)
A2:要看你对汉服的定义为何了,目前对于清初汉女装定位争议也很大。(by天凌)
9
A1:出土一件便可,但是要能做全时代的背景考虑,还需要有第二件以上。(by无劫缘)
A2:个人认为一件出土+大量记载(壁画,文字等)可以确定形制,两件以及以上出土可以确定剪裁方式。(by泡脚小姐姐)
10
A1:还有三裥,满褶,两片。的确是没有发现商家褶裙的文物。喜欢的话做普通衣服买了没啥,毕竟丢了汉服两字衣服就贬值的话,只能说明衣服本身不值那个价钱。(by无劫缘)
A2:首先我们要知道,汉服还是诞生不久的宝宝,大家都还在学习。
汉服运动之所以称为运动,就是他会不断地随着研究更新发展,就像是科学研究,人文艺术研究,远远没有到达终点的那一天。因为断代的关系,我们只能站在前人的肩膀上,逐渐摸索清楚,前人到底是的穿著到底是怎么回事。
随着时代的进步,数据不断的更新,考古出土的东西也越来越多,我们对服饰的认识越来越清晰,自然会对前人的东西做出修正。就像是所有的学科,前人提出了学说、假设,后人站在这个基础上不断前进,或修正,或证明,或推翻。
今日我们修正前人的方向,来日也会有人修正我们的东西。
体系是逐渐完备的,你要问什么时候可以确定,什么时候考究完成?可能在我们有生之年也答不到真正的完美。我们只能尽量贴近真相。商家依循的体系可能是五年前、六年前的,试想在信息爆炸的现代,手机两三年就已经觉得陈旧了,时装可能过一季就觉得不流行了。汉服体系也不可能在原地踏步五年,如如不动。随时更新信息,才是适应的方法。
商家早年推测的产物,可能会随着数据越来越多,而受到肯定或质疑,这也是必然的。当然我们可以从服饰史的脉络来看,这可不可能出现。
所以在现在已知,已出土的文物,都是裙头为一片式的情况下,两片式裙头分离的裙子,就很清晰的知道,这个大概不是传统做法。
至于一片式的方布打褶裙,个人抱持保留的态度,因为在一片式的传统底下,他还是有机会考古出土的。(by梅雪无名)
11
A1:魏晋风、曲裾、影楼直大袖衫,最起码这三个吧,其它的多少都是定名问题,或者现在不急着证伪的。(by无劫缘)
12
A1:不是,除了明代很多朝代都有出土实物,建议自己多看看群相册,都有整理的,正式汉服活动不一定非要求穿明制,只要穿汉服正式些就行。(by嫣然)
A2:宋制也可以。汉制马王堆也可以。不过没啥人做。(by无劫缘)
A3:版型有的是好坏,形制才分对错,而形制划分对错的标准在于有没有足够的文物证据能证明这种款式是存在过的,因此只要有较完整的出土文物证据,都能称作正确的形制,不只限于明代。只是因为明代离现在的时间较近,文物数量自然也多上许多。(by天凌)
13
A1:作为用唯物辩证法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的孩子(滚),其实目前我们坚持的很多形制,估计再过十年。都会因为研究的深入,而被淘汰。包括明制里面的很多结构。但这是好事情,“断网十年系列”才惨。至于喊出“开除”这么狠的词儿,个人觉得是喊的人激动了,回头看,摽有梅前辈穿过立体剪裁,璇玑姑娘穿过入字摆曲裾,现在看来都该开除汉服籍咯?但路是从她们那一步一步铺到今天的啊。“后之视今,亦有今之视昔”,现在喊开除的人,难保五年后不被年龄更小、更激动的喊开除,其实这种循环早就开始了,就看我们是跳进去还是走出来。科学理论也经常新一个推翻旧一个,其实是发展的常态啊,没说前面的人谁被修正或者推翻了,就要收回他的诺贝尔奖吧。(by大师兄)
A2:只能说是有资料更新和修正,没说要开除吧。只是因为大家概念上都是商家卖的那种,大部分商家们还没开始修正,所以有人觉得说旧的是被开除出汉服籍了。实际情况只不过是开始修正错误了而已。(by无劫缘)
14
A1:能穿,但是王公贵族日常也穿便服啊。(by无劫缘)
15
A1:礼服一词在明代舆服中,是女子专用的名词。以上面说的明代舆服为例:分祭、冠、丧、便、吉。
便服是我们现在说的日常休闲衣物、非礼仪制度衣物,野服这个概念也包含其中。丧服是服丧衣物。
冠服分男女,男子是朝、公、常三类,而女子分礼、常两类。
常服可以认为是小礼服。而礼服则相对是大礼服。按舆服制说法,命妇以大袖霞帔为朝服,而命妇的礼服又是大袖霞帔,因此比较有可能,命妇礼服,是有男子朝服作用的存在。
因为常礼是相对而言的,因此随着阶级等级下降,会有变动。比如皇后皇妃们的礼服是袆衣翟衣,而常服是大衫霞帔。而品冠命妇们的则是以大衫霞帔为礼服,而常服为缘襈袄裙。再低如品官次妻,是以褙子为礼服,而长袄裙为常服。再低下去冠服就不分常礼,直接叫冠服了,比如没出嫁的女子,是窄袖褙子;婢使是绢布狭领长袄裙;小婢使是长袖短衣,长裙。
吉服是以便服、常服为主,加吉庆纹样的(如补子、清代八团等),节庆使用。
祭服则是祭祀服饰的称呼,这类服饰要包纳起来可能会把冠服里一些品种都包进来,甚至祭太庙、社稷等还是用的大红的便服。不过一般来说,祭服中出去冠服、便服外的,有冕服、弁服等。(by无劫缘)
以上就是12.04~12.11体系篇的全部问题。
辛苦啦
排版:面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