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汉服节游志:穿上汉服,便只顾风雨兼程 九殇 资讯3年前001.02K00 北京汉服节游志 穿上汉服,便只顾风雨兼程 汉服归来 引子 “穿上汉服的7年里,我曾反复翻看着“汉服运动大事记”里那些值得被载入史册的名字与故事,带着无比崇高的敬意与满腔的热血,期盼着自己也能成为像他们一样勇敢而炽热的人;7年后,当我真的看见那些只闻其名却素未谋面的前辈们站在我面前,他们与身旁年轻的面孔一样神采飞扬,一如18年前郑州街头那个意气风发的男子坚定的目光,那一刻我才真正懂得,朋友对我说的那一句——“你在做的真的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背后暗藏着多少前人的辛酸苦楚与后人的道阻且长。” 风雨兼程 卡着点来到北京汉服节现场的我正好赶上了雨最大的时候,可现场的同袍们依然来了不少,工作人员在狼藉的天气里忙碌着,有几个男志愿者还脱下了身上雪白的道袍,冒着大雨来回搬运着桌椅道具。 活动群内免不了一些抱怨,但大家仍然在期待着,期待着自己喜欢的汉服KOL出现、期待着舞台上那些仪式的展演、期待着雨后初晴的阳光、期待着能和同袍们一起穿着汉服度过一个传统而美满的中秋佳节。 北京汉服节举办的这几日,是我北漂后度过的第一个中秋。作为一个南方的孩子,在初到北京的日子,我对这边的汉服氛围其实挺失望的。北京作为首都的特殊性,使得各种大型活动和社团很难成功落地,街上的人总是来去匆匆,除了零星几个学生之外,几乎很难看见穿汉服的身影。回想起广州活动不断的日子,我眼馋不已。由于工作繁忙,在看见北京也有传统节日的大型同袍聚会、自己喜欢的汉服KOL也会亲临现场时,我没有细看推送,便毫不犹豫买了票。殊不知,有太多的惊喜正藏在后头。 重回汉唐 大雨已经下了一个早上,有幸抢到观众席第一排的我,盯着台上台下来往同袍们无一例外全染了潮湿泥垢的鞋子,脑中思绪万千。 晃神之际,只听见主持人的声音传来——“音乐人孙异!”,我猛地回过神来。天呐,在我对面评委席坐着的是演唱《重回汉唐》的歌手和重回汉唐汉服店的掌柜孙异老师! 从7年前第一次穿汉服开始,我早已记不清我听了多少遍《重回汉唐》这首歌曲,看过多少遍关于孙异老师、绿珠儿老师(孙异老师的夫人)的采访和故事,有多少次被“重回汉唐”的精神所感动,而这位带给我无限鼓舞的前辈现在正坐在我的面前! 我难掩激动的心情,跟身旁恰好穿着重回汉唐家汉服的朋友说道,“你看那个是重回的掌柜!”朋友听罢也愣了神。上午场的活动结束后,我兴奋地拉着朋友到孙异老师跟前想求个合照。 孙异老师看见我朋友也笑了,“今天最好看就是你了,这是我们家的衣服!”亦庄亦谐、随和儒雅,这不正是我印象中那个有汉唐气度的前辈嘛!合照自然无妨,我心中的孙异老师又增添了几分平易近人的印象。 或许是同袍们的热情挥走了连绵的阴雨,当那些来自南方又难得来到北京的KOL们终于出现在人群中的时候,阳光突然从天空洒下,连湿漉的衣角也变得温暖起来。 汉服归来 就在我排队等待KOL们的签售会时,一道身影从我身旁匆匆走过,我无心地看了一眼,惊叹于她淡黄色上衣与黑色的宋裤搭配得优雅而干练,直到那个面容清晰地映入眼帘。 这不是……”我的心跳出了嗓子眼,不敢置信,打开手机飞速浏览了一下网页简介上她的照片——真的是她!但那时她已经走远了。我隔着乌泱泱的人群望着她,像极了一个见到偶像的粉丝,心中百感交集。 五年前,我通过“广汉会”等公众号看到了《汉服归来》需要众筹的消息,那时候对于作者“兰芷芳兮”的印象也只存在于百度贴吧碎片式的字句之中。之所以毫不犹豫地参与众筹,除了因为这是第一本完整讲述当代汉服复兴历程的书籍以外,我更愿意相信,是因为作者的众筹恳请写得真挚、写得感人、写出了汉服复兴者的心声,让我为之动容—— “汉服运动的话语权与解释权需要掌握在自己人手里,也更需要由了解、熟悉汉服运动的人来整理、梳理与解释。如果没有人去做,那就由我来做吧。” 众筹成功了。于是我收到了作者亲手签名的《汉服归来》,我想那是我第一次真正认识杨娜这个名字,也是第一次对汉服运动有了如此深刻的了解。 五年后,我把已经阅读多遍的《汉服归来》重新翻出以作为毕业论文的参考资料,希望能够在此理论基础上有新的发现。 说实话,这真是一本不管让我看多少遍都能备受感动的书,历史尘封的疤痕被再一次揭开、苍凉的文字带着失落的文化扑面而来,透过书本,作者的一呼一吸近在咫尺,我们一同为前辈的筚路蓝缕所流泪,为后人的继往开来而喝彩,因汉服运动而惺惺相惜。 可广州到北京山长水远,我决不会想到,这位我敬爱的作者现在正站在离我不远的地方谈笑风生。不期而遇的惊喜让我不禁想要过去跟她说些什么,她却因为要接受采访又走开了。正要追上前,突然觉得刚才站在她身旁的背影也好熟悉!仔细看了两眼,我试探地喊了声“嘉林哥?”——真的是“汉服广东”的独秀嘉林老师!我突然有种回家了的感觉。 作为广州的同袍,我有幸与嘉林老师有过几次深入交流,他不仅给予了我的论文不少建议,关于汉服运动的文章和言谈更是紧跟实际、颇有见地,让我每次读罢都有新的启发,可惜来到北京之后少了联络,在异地重逢,倒显得分外亲切!接连的偶遇让我百感交集,虽有千言万语涌到嘴边,但此刻我已顾不上详谈了。 道阻且长 “杨娜老师您好,我能跟您拍张照吗?我毕业论文引用了您的书……”追上前的我好紧张,慌忙之中只憋出了这么几句话。她回过头来笑着看我,同意了。 一整个下午,我都有些恍惚。签售点周围人头攒动,同袍大多只随着的足迹移动,但我只看到那几位前辈就这样默默无闻地站在人群一旁,除了邀请他们的主办方,也许并不会有那么多年轻的同袍知道他们穿着汉服经历过怎样筚路蓝缕的历史。 但我在杨娜老师的《汉服归来》中看到了,尽管每个人、每个故事只寥寥数语,但他们在汉服运动中取得的每一次进步却都让我为之一颤—— 我绝不敢忘记,我们今天之所以能这样穿着汉服在街上自由地行走,而不经受许多恶意的言语和异样的眼光,是因为有无数前辈在这条为汉服奔走、发声、研讨的路上忘我奉献、披荆斩棘,为后人艰难地开辟出一条更加宽阔的大道。 每一次穿起汉服的时候,我都会想起这份恩情和使命,直到今日见到这些默默耕耘的前辈,他们仍然在为汉服努力着,一如18年前郑州街头那个意气风发的男子坚定的模样,心中顿时五味杂陈。 我想嘉林老师也许能够体会我复杂的心情,他特意等到活动结束,要替我向杨娜老师引荐一下。他认真地看着我说“如果你真的对这个事情感兴趣,就得主动一点,不能只做那个被动参加活动的人,要做就要做那个发起者。”所有的受宠若惊都在我和杨娜老师轻松的聊天中化为乌有。她就像我相识多年的好友挽着我唠起了家常,邀请我加入她的汉服研讨小组,跟我说起了她即将问世的新书……是的,我知道这些前辈们不是偶像,他们一直站在这里,和我一样,只是百万个汉服复兴者中的一分子。不管我们上从何时起开始穿上汉服,只要踏上这条道路,我们就只是汉服普及推广大道上的同路人。 当然,除了这些魔幻的偶遇经历,北京汉服节对于许多同袍来说只是一个节日,我们可以选择放下那些沉重的话题,把它当作一个游玩项目去体验参与,可以乐在其中忘乎所以,也可以对活动体验有好坏与否的评价意见。在这场活动里,有人对自己在舞台上呈现的飘逸身姿而心满意足,有人因为好友重逢而喜上眉梢,也有人见到期待已久的KOL而激动不已,有人因为糟糕的天气而唉声叹气。 但我更在乎这场活动对汉服运动而言收获了什么,我想不论好坏,只要它对汉服推广的形式探索是有意义的,我们总能从中得到启发。如果办得好,各地社团组织都能从中借鉴;办得不好,更说明汉服推广之路仍任重道远,我们必须对问题归纳总结、避免重蹈覆辙。 你看,此刻的我,依旧只是个跟在前辈身后的享乐者和评判者。但从今往后,我更想当一个和前辈并肩前行的引路人。 想到要在北京办一场大型活动并非易事,连工作人员也需要招募许多志愿者,而抱怨着氛围不浓的我却无法参与其中,更觉惭愧。我该少一些抱怨,多一些反思了。“……如果没有人去做,那就由我来做吧。”不管山高水远、道阻且长,我愿意与前辈们一同担起汉服文化推广传承的责任与使命,就像那些冒着倾盆大雨也要来到现场的同袍——穿上汉服,便只顾风雨兼程。我想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成为那个引路人。 作者:桃夭 排版:郭银洁(浅陌) 审核:龍翔 汉服复兴(21)汉服归来(1)汉服文化(108)汉服活动(98)本文来源华夏文化研习会,经授权后由九殇发布,观点不代表汉服颂的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九殇仁者VIP10摄影师别让等待你的心,等到无望 别让想念你的人想念到绝望2571.14M83.86K1.46W¥106